(一)外债的主要形式
1.外国政府贷款
这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财政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其利率较低,甚至是无息;贷款期限较长,一般可达20~30年,是一种带有经济援助性质的优惠贷款。但这种贷款往往规定专门的用途,且一般以两国政治关系较好为前提。
2.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3.外国银行贷款
这是由国际商业银行用自由外汇(即硬通货)提供的商业性贷款,有的要求借款国的官方机构予以担保,利率大多以伦敦银行的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加上一定幅度的差价。其用途不受限制,资金期限以中、短期为主,利率较高且大部分是浮动利率,信贷方式灵活多样。
4.出口信贷
这是指国家专门机构或银行以利息补贴或信贷国家担保方式,对出口贸易提供的含有官方补贴性质的贷款,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出口信贷是国家支持商品出口、加强贸易竞争的一种手段。
5.发行国际债券
这是指以各种可兑换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国际债券,这种形式正在成为国际信贷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对发行国和发行机构的资信要求较高;筹资金额较大;期限较长;资金可以自由使用;发行手续比较烦琐;发行费用和利率均较高。
(二)建立合理的外债结构
建立合理的外债结构意义重大,可以扩大本国借款的能力,维护国际信誉,有效减轻债务负担,避免出现偿债高峰期和在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债务危机。
1.外债的来源结构
外债的来源结构包括两层含义:①债务资金的地区、国别来源;②债务资金的机构来源。在债务资金来源上,不能依靠某一国或某一机构,而应采取多来源、多渠道、多方式的借债策略,以使债务国有可靠、稳定、均衡的外部资金来源,避免因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而出现借入困难和偿还成本提高的问题。另外,从国际政治角度考虑,也应拓宽来源渠道。
2.外债的期限结构
合理的外债期限结构要求各种期限的债务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长、中、短期搭配合理,以适应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在债务的期限分布上要求不同时间到期的外债数量要与本国在各个时期内的偿债能力相适应,尽量避免形成偿债高峰。
3.外债的币种结构
外债的币种结构指借入外债时所作的外币币种选择、不同外币在债务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应结合汇率、利率,以及需要进口商品的轻重缓急,从总体上安排币种的选择,调整“篮子”中各种币种的比重,以降低借债的实际成本。国际金融市场是动荡多变的,为了避免因汇率变化所导致的损失,建立适当的外债币种结构十分必要。
4.外债的利率结构(www.xing528.com)
利率是构成债务总成本的主要内容。利率结构要均衡,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比重需适当控制。其中,浮动利率债务的控制是关键,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多端,浮动利率外债过多,很有可能因为利率上升而导致债务增加,当然也有可能得到好处,但比较而言,风险相对大些。同时,浮动利率易使债务总额变化不定,不便于国家对外债进行宏观控制,也无法计算某年确切的偿还额。如果恰逢国内经济不景气,国际债务利率上升,债务负担加重,偿还债务就会陷入困境。对外债利率结构的合理规划,是外债结构管理的重要环节。
5.外债借入者结构
外债借入者结构指债务国内部借款人(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公共部门借款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的借款;私人部门借款主要是指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对外借债;金融机构借款主要是指各种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的对外借债。通常来说,外债借款人与外债的使用投向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债务国内部借款人结构合适,外债资金的投向就合理,使用效益会比较好,也就不容易出现债务支付困难;反之,则容易造成还债困难。国家应对外债借入者结构进行适当的计划和控制,以防债务负担过重。
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稳定的一种工具。公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筹集建设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公债发行条件: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和发行额度,发行价格、利率和票面金额,发行时间和公债凭证等。公债偿还的方法:买销法、比例偿还法、抽签偿还法、一次偿还法。公债市场通常由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组成。公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公债的管理要考虑适度的规模及内外债结构。
一、名词解释
公债 中央公债 地方公债 政府信用 短期公债 中期公债 长期公债 国内公债 国外公债 有期公债 无期公债 货币公债 实物公债
二、问答题
1.简述公债的特征与功能。
2.公债发行的条件有哪些?
3.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4.试述如何确定合理的内外债结构。
公债的利弊
(一)公债的利好
公债相当于凭借自身信用,从国内和国外筹集资金。从国内筹集资金相当于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用,用于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项目,例如投资大、见效慢但对经济运行起到保障作用的基础设施,以及风险高、门槛高但对经济发展起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项目,有效弥补社会资金投资过于追求利润的缺点。从国外筹集资金相当于将国际资本引向本国,在规模上一般比国内有更大的余量,尤其是当国内经济发展急需大量资金时能起到惊人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发行公债对激发经济活力、发挥政府引导经济的作用都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发行外债对国际竞争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美国发行了大量国债,使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欧洲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所向披靡。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方面通过“星球大战计划”诱使苏联军备竞赛,一方面向苏联展示了“点纸成金”的能力,即美国任意印钞就能购买东西的能力,击溃了苏联的信心,使其对自身体制产生了怀疑,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实质上,这种能力就是美国向其控制的盟国发行公债,从而调动整个西方世界的资源。而苏联虽然拥有巨大的资源,但缺乏这种便捷高效的手段。
(二)公债的弊端
公债对内发行,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即公债吸收了社会的一部分资金,使这部分资金脱离了民间投资循环,而且会随着公债规模和优惠条件而愈加严重,造成民间融资成本上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根据经济学分析,银行系统(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认购公债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增大通货膨胀程度。日本为了应对90年代以来的经济困境,对内发行了大量的公债,政府难以偿还本息,不得不超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国民财富严重缩水,收入实质下降,从而导致消费不振,内需持续减弱,更为严重的是青年人因为生活压力大而不愿结婚生育,对前景感到迷茫,演变成社会危机。
公债对外发行,弊端会严重得多。一旦外债规模超过财政可以承担的水平,财政支出难以满足外债偿还的需要,就成为直接的财政风险。过分依赖外债,风险会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这种由外债引起的财政风险往往会演变成国家主权风险。风险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借入、偿还过程与汇率有关,可能受到汇率波动冲击;二是国际持债人比国内持债人难以控制,赖账或者转记的风险较大,可能遭遇经济制裁甚至战争;三是一旦经济出现问题,甚至被人为制造出问题,有可能产生利率波动,被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借入了过多外债,在汇率和利率的冲击下,演变为债务危机,导致发展的成果被窃取,国家命脉行业被控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巨量发行国债,已经达到还不起债务导致政府关门的境地,可以想象其他的政府公共支出必然得不到保障。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美国至今仍然没有走出困境,因为资金的短缺美国逐渐失去军事、经济、金融、技术优势。
分析:如何评价公债的利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