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个与凯恩斯学派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坚决反对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和政策主张,注重供给管理,主张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自动调节作用。就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在20世纪20年代末发生经济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放弃古典经济学派所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转向经济的积极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古典经济学成为西方的正统经济学,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凯恩斯主义,通过不同形式和多种措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政策措施的普遍实施,确实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一定时期的繁荣局面。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滞胀”的局面。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对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资产阶级正统经济学出现了严重危机。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供给学派应运而生。
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需求管理政策,只注重刺激需求,而忽视了对经济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供给方面的因素,这实际上是主次颠倒。他们认为,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需求方面,而是供给方面。只有注重供给管理,通过增加供给,才能有效解决“滞胀”问题。供给学派正是在否定凯恩斯学派需求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供给管理政策主张的。
在供给学派看来,高税率特别是高的边际税率会挫伤工农积极性,并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他们认为,当进行边际分析时就会发现,当税率提高时,劳动者为了使收入不下降,确实会更加卖力地工作,但其生产率却下降了。而且边际税率过高时,劳动者会做出休闲、消遣、享受等方面的选择。高的边际税率还会导致储蓄和投资的不足,从而使经济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因为边际税率太高,使得用于消费的价格越便宜,用于储蓄和投资的价格变得相对昂贵,从而人们更愿多消费、少储蓄和投资;而且高的边际税率还会使大批妇女和临时工加入劳动大军,使其愿意雇用低薪工人,而不愿增加设备投资,导致维持高生产率职位的新投资严重不足。供给学派认为,过高的边际税率还会抹杀个人投资者的革新、发明和创造精神。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供给学派提出了减税主张。他们认为,税率的下降会促使人们更多地工作和储蓄,投资者更多地投资和生产,从而使产品供给得到相应的增加。税率的降低,并不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相反,若在税率降低的同时,税基相应扩大,且税基扩大的幅度大于税率下降的幅度,税收收入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www.xing528.com)
供给学派认为,大量的社会福利支出会妨碍贫困问题的解决,导致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如供给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乔治·吉尔德认为,从富人那里拿走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他们的投资,把资金给予穷人,就会减少他们的工作刺激,就会降低生产率并限制就业机会,从而使贫穷永远存在。
供给学派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应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认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发生的空前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所致,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各国采纳了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采取了一系列不完善措施而引起的。因此,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对国民经济的干预。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削减政府支出,特别是社会福利方面支出;二是要减少政府对私人企业的各种管制,以提高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