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支出范围
1.财政支出范围的概念
财政支出范围是指政府财政进行投资或拨付经费的领域,这与政府的职能范围或称事权范围密切相关。
在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财政支出无所不包,政府包揽一切,似乎只要政府管辖的领域都是财政支出的范围,特别是竞争性国有企业,都成为财政支出的范围和对象。可见,财政支出在计划经济下是包罗万象的。从地域看,从黑龙江黑河到新疆阿勒泰草原,从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到海南岛,国家财政资金都“洒”到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的范围才逐步引起人们重视。一般认为,市场经济下财政支出的范围应以弥补市场缺陷、矫正市场失灵的领域为界限,即社会公共需要支出的范围。
2.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
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目前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维护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支出。即保证国防外交、行政管理、社会治安(公检法)等方面的支出(含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设备经费等)。这是古今中外所有类型的财政支出的共性,是财政支出的第一顺序。
(2)用于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的支出。如普及教育、基础科学研究、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这些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并不排斥私人资金加入,但主要由国家提供相关的财政支出。这是财政支出的第二顺序。
(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方面的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一般规模大、周期长、耗费多,而且往往跨地区(如海河流域的治理),对全国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突出意义,而私人企业又难以承担,主要应由国家财政支出。这是财政支出的第三顺序。
其他生产竞争性产品的国有企业、事业方面的投资,均不是财政支出的范围,而是由市场解决投资。我国财政支出的范围如图2-2所示。
图2-2 我国财政支出范围
(二)财政支出规模(www.xing528.com)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其变化,直接关系到对财政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和分析,因而是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1.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动范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指标。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两种:一是绝对量指标,二是相对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额。绝对量指标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它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第二,对绝对量指标从时间序列加以对比,可以看出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对量指标是绝对指标与有关指标的比率。相对量指标的作用表现为:相对量指标本身可以反映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地位;通过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差异;通过指标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化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如表2-2所示。
表2-2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结合当今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变化的现实情况,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分析具体说明了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这些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经济体制的选择也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发生影响,最为明显的例证便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也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应当指出的是,若政府的经济干预主要是通过管制而非财政的资源配置活动或收入的转移活动来进行时,它对支出规模的影响并不明显。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当一国政局不稳、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至于后者,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
(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地,教育、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便大;而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问题,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等,也会对支出提出新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