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过程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向学生传授信息,学生是被灌输信息的对象,是被动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者。因此教学中的研究都围绕着教师的讲授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都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话百分之百接受,现代教学理论注重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个性等。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是教育信息的把关人,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思维的导航者,教师要把握好为一个“度”的问题,就是给学生的自主权究竟有多少,所以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师生观。构建教育双重主体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沉积多年的教师权威至上的思想观念,确定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堵塞了其回旋喷涌的思辨力。这些我们必须从观念深处首先得到根本性矫正,为此,我们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和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见之得;要艺术地利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所授知识内容提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形成师生互相交流的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声”。这里我们更应强调富有理性和健康人文精神的争辩,对于发展师生情谊,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育的重大意义。没有这种争辩,就没有给学生提供提示教师智力运动“犯规”的机遇,就不会产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就没有进一步探索并追本溯源的兴致和动力。从这层意义上说,课堂内外师生间的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恰恰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合理内核,也是社会进步的起点。愿我们都能接受学生的争辩,用我们丰富的知识取得争辩的胜利,即使争辩时我们失败,也是我们教学的成功,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胜利。
和谐的师生关系决定教育的实效性,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开放思维的空间,才能让创新思维释放出来。(www.xing528.com)
(2000年5月,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一中。内容略有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