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在一线负责教学工作,也一直在一线从事物理教学工作,随着一批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在教学艺术还是教学实践方面作出深入探索与实践的老教师的退休,一批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工作岗位上的主力军,他们思维活跃,目标明确,加之现代信息教育手段不断被应用于教学,他们能够很快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已经形成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新常态”,涌现出一批批物理教学精英。但是,现在给人的感觉,每一个家庭都对教育有越来越多的微词,有人把教育教学的偏颇归于高考指挥棒,随着北京市高考制度的改革深化,“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命题政策能否扭转这种局面,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使笔者产生很多的困惑和思考: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指导力微弱!由于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目标,题海战术仍较之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形成的习惯导致高一级教师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作业与纠错中吃力前行,师生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教师困惑于学生学得快,忘得更快,反反复复强调的东西,过几天就忘;家长、社会普遍反映孩子作业多,孩子缺乏属于自己的时间等等。基于此,笔者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分析总结其中原因,得到如下拙见结论:
(1)教学目标严重扭曲。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目标,关注所谓“教学效率”和“课堂效率”,以固化、模式化的思维强加于学生,教学设计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与设计。
(2)课程理念形同虚设。将《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视为官话套话,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也少有对此采取因材施教式的探索性行动;在教学设计及教案中,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形同虚设,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混为一谈,过程方法更是没有清晰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无法找到感觉;课程“评价”只通过学生完成课外的练习题的质量和数量来评价学生,而从不会评价教师的教学策略,更不会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虽然教案后有教学反思环节,但少有深入思考,导致教师进步很慢。(www.xing528.com)
(3)视频替代实验。实验探究过程要么常常被视频和课件代替,因为视频和课件更“完全符合”物理规律;要么走过程和形式,学生探究过程和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培养。
(4)固化代替思考。新授课过程中的学科方法渗透与学科思维被教师的直接给出结论所代替,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已经被模式化的解题思路替代;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实现教学成果的巩固,将教师模式化思维转嫁给学生,学生的思考力和探究精神得不到及时培养;而物理学科思维的培养,转化为以题目归纳解题思路,以题目递进拓展规律应用空间,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