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造法在行为目标设定与提升中的应用

塑造法在行为目标设定与提升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以及成功水平。选择适当的增强物。对不同阶段的目标实施区别增强。上课会经常未经老师批准而离开座位,根据各专业老师的观察,决定使用塑造法干预个案者的行为问题。该生的起点行为:当老师给予指令坐椅子时,能坐下。经过塑造策略学生的行为目标达成后,操作任务可以调整为其不太精熟或者不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个案者的行为目标。

塑造法在行为目标设定与提升中的应用

塑造指的是通过对连续趋近与目标行为进行系统的区别的强化,并最终帮助个体学会新的目标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某个新行为的过程(伍新春,胡佩诚,2005),即用区别增强的方式去逐步增强更接近行为目标的行为。

1.操作步骤

(1)找到起始行为、确定终点行为。

(2)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以及成功水平。

(3)选择适当的增强物。

(4)对不同阶段的目标实施区别增强。

2.案例

个案者小方,启智学校就读启智学校二年级,诊断自闭症。能听懂老师“坐好”“回来”等口语指令,但执行能力较弱,能看懂伙伴的表情,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上课会经常未经老师批准而离开座位,根据各专业老师的观察,决定使用塑造法干预个案者的行为问题。

下面来介绍一下使用塑造法在个案者行为问题中的具体实施:

(1)确定学生的终点行为:能安坐在椅子上完成操作任务(约10分钟)。

(2)该生的起点行为:当老师给予指令坐椅子时,能坐下。

(3)各个阶段的目标:①当老师给予指令坐椅子时,能坐下(www.xing528.com)

②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3秒钟

③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5秒钟

④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10秒钟

⑤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15秒钟

⑥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30秒钟

⑦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60秒钟

⑧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约2分钟)

⑨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约5分钟)

⑩能安坐在椅子上操作任务(约10分钟)

实施过程中:从阶段目标①至⑩要注意的是个案者执行的操作任务必须是其精熟的、有兴趣的活动。操作中会有反复的情况出现,例如从能安坐10秒,突然只能安坐到5秒时,这一次就不予增强,同时下一次如果学生能安坐6秒,则相比上一次越趋近于终点行为,则要给予增强。经过塑造策略学生的行为目标达成后,操作任务可以调整为其不太精熟或者不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个案者的行为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