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愿意旅行?理由是千奇百怪的,比如,换个地方睡觉。还有,拍了照片发完朋友圈就走。还有的人,已经辛苦学习了三年英语,为的是到异国他乡能与当地土著有深度交流,在英语学好之前,绝不踏出国门半步。
旅游见品性。有一个说法,结婚之前,最好外出长途旅行一次,如果回来后没分手,那么这个婚就可以结了。我有一个朋友有意思,平时五大三粗,不讲究细节,旅行时却彬彬有礼,口袋里时刻准备小费,从流氓到绅士,仅需要一张飞机票。
以上感想,出自阅读一本有关旅行的书,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儿奇怪,叫《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不像本旅行书的名,但如果非得对应旅行的话,那么书名的指向,可能是针对旅行中一些不文明行为的。但在阅读完全书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本温文尔雅的书,没有批评别人的意思。
漫天蛛网一样密布的飞行航线,构建出“地球是个村”的真实语境。梁朝伟“伦敦喂鸽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被彰显,使得那些在地球各个地方神出鬼没的人,身上具备了兼具神秘与平常的色彩,而这类通常被符号化的人物,又逐渐成为底层社会向上层社会靠拢的榜样。于是,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便成了一种关乎价值观的事情。
本书作者韩国辉通过文字勾勒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如果是有意勾勒,那么可以当作作者有意为旅行赋予一种文化的含义;如果是无意而为之,则可视为个人品性、审美趣味的自然流露。我个人的判断是,作者是有意用文化的眼光来打量他所到达的国家与城市的,因为本书当中,竟然一无对著名景点的介绍,二无贴士性质的经验传达,有的是对陌生之地带有温度的感受与观察,以及熟人之间才会发生的那种戏谑与调侃式的交流。
作者写到伦敦,就没有把英国人当外人。写到伦敦人的性格,就重点指出了伦敦人“口是心非”的一面,比如,如果英国人说“真的,没关系的”,千万不要觉得他不介意,他其实是在说“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原谅你”。有的人进了电梯按了二楼,电梯里的人都会微笑和他寒暄,但在他走出电梯之后,剩下的人则会面色一沉,给出这样的评价:“如果是要去二楼,干吗要坐电梯!”在写完这些细节之后,作者说“这样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对我来说还真的是很有亲切感”,这不等于直白地说,英国人和中国人在“口是心非”方面有一拼吗?(www.xing528.com)
调侃完英国人,接下来嘲讽巴黎人,“如果你讨厌巴黎,是因为你不了解巴黎人。但如果你喜欢巴黎,也是因为你不了解巴黎人”——对于这样的一个说法,作者干脆以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反正我从来就没有妄想过自己能了解巴黎人”……对日本的酒鬼,上海的“精致”,斯里兰卡的“繁文缛节”,柬埔寨的“昂贵与拥挤”……作者通篇叙述下来,语气并不是尖刻的,而是亲切的,仿佛朋友相见,只有捶一拳、骂两声才会显得真正熟稔。
台湾作家舒国治写过一本畅销的旅行书,名字叫《理想的下午》,这本书几乎成为文艺青年旅行的标配,《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这本书在文字气质上,其实和《理想的下午》相似,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么舒国治是在他的下午喝茶,而韩国辉则是在他的下午饮酒。喝茶,淡而有味;饮酒,浓而多情。两种看待世界、品味生活的方式,都是可取的姿态。
在一个喜欢的时间段里,于某个你新到的城市一角,喝茶还是饮酒,都是一个愉快的选择。当生活收起无趣阴冷的一面,展现给你看它璀璨光辉的面孔,这个时候微笑便会成为由心至面庞的主旋律。
(《中国青年报》2016年7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