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心世界的最美语言:文字的魅力

内心世界的最美语言:文字的魅力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字是桥,文字是气场,文字是通往内心最美的语言,这是我读张家瑜散文集《我开始轻视语言》后的直观感受。张家瑜不是一个爱把自己推到文字前沿的人,文字中出现频率并不高的“我”,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行走在文字表面,所起到的只是“导游者”的作用,带读者去观察“我”背后那斑驳陆离却又值得信赖的世界。有的作家以打开自己的内心赢得读者,有的作家以打开读者的内心赢得读者,张家瑜无疑是后面一种。

内心世界的最美语言:文字的魅力

因为一段话而喜欢上一位作家的文字,这是很多人的阅读经验之一。了解一位作家也许无须熟读其全部文字,偶然的邂逅便会让读者感到与之心意相通,这已非文字的力量而是心灵的力量。文字是桥,文字是气场,文字是通往内心最美的语言,这是我读张家瑜散文集《我开始轻视语言》后的直观感受。

我在微博上读到张家瑜的文字摘录:“小孩的虚荣就在这点儿小小的细节上。铅笔、铅笔盒、干净的鞋和校服。家里不有钱,但是,我的父亲总让我们有十足的理由,觉得我们走出去,都不怕和人比。而那削好的铅笔每天晚上都静静地被完成,变魔术一样,第二天又有那么美丽的笔尖,加一个好好吃的烧肉便当,上学去。”这段文字轻易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宛若看到小学校园门口的女生,干净的脸上写满自信与骄傲。

马家辉说偷看太太张家瑜的文字“惊为天人”,这么说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张家瑜的文字颠覆了读者对港台散文、随笔女作家的固有印象。她的文字来源于生活,但与市井保持着可以称为“敬意”的距离。她的文章一点儿也没有想象里的稳、准、狠,没有辛辣的味道,如一泓清水般自然甘甜,她的书中寻找不到一种叫“文字技巧”的东西,但单篇文章看上去却浑然天成

更吸引我的不是这些给人以新奇感的文风,而是她字里行间藏着的文化味道。她谈宗教信仰、莎士比亚侯孝贤和贾樟柯的电影,她从库切的《耻》、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中寻找笔下故事的投影。

在张家瑜的写作背景里,有国家、地理、小说、作家、电影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取代了旅行、艳遇、棉裙、咖啡、酒吧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更深意味的女写作者形象,而且是如此好读,一点儿也不高深。(www.xing528.com)

张家瑜的每篇文章都带着自己的观点,很明显的,她的文章是散文、随笔,而非评论。观点性强的文章难免因讲究理性而失去文字的质感,张家瑜很好地处理掉了这个问题,她用信手拈来的阅读素材和生活体验,轻易地就把一个观点轻描淡写地呈现了出来,没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但却也直白、坚定地摆在那儿,令人绕不过去。这或就是底蕴的作用,底蕴的存在让张家瑜的写作只有从容而没有匆忙,短短的篇幅很是耐读。

张家瑜不是一个爱把自己推到文字前沿的人,文字中出现频率并不高的“我”,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行走在文字表面,所起到的只是“导游者”的作用,带读者去观察“我”背后那斑驳陆离却又值得信赖的世界。有的作家以打开自己的内心赢得读者,有的作家以打开读者的内心赢得读者,张家瑜无疑是后面一种。读完《我开始轻视语言》,你在认识了一位作家的同时,恐怕更多地认识了自己。

文字是作家的名片,当然有一些好的作家也有好的口才,但能证实作家实力的还是文字,因为只有文字才更能够穿越语言层面的迷雾,更直接地抵达人们的心灵。有幸读得张家瑜,庆幸日渐寂寥的散文市场,多了一位叙述与表达的高手。

(《北京日报》2013年1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