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动人心的《乡关何处》:如饮烈酒般深沉且触动灵魂的读书体验

感动人心的《乡关何处》:如饮烈酒般深沉且触动灵魂的读书体验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关何处》是一本被强烈感情驱使着写作出来的书。在母亲投江后多年,野夫想到母亲的遗书而流泪,“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为了实现外婆遗愿,把入土12年的外婆带回故乡,“我跪在坟前哭泣焚纸,洒酒祭拜,望空祈祷”。读《乡关何处》如饮烈酒,这酒由泪水酿成,入喉辛辣,难以下咽,入肚之后让五脏六腑都翻腾不已,但苦痛过后,又有甘甜,多少人就是依赖着这一点点的甘甜,支撑着熬过鬼门关。

感动人心的《乡关何处》:如饮烈酒般深沉且触动灵魂的读书体验

《乡关何处》是一本被强烈感情驱使着写作出来的书。作者野夫尽管行文克制,毫无煽情之意,但事件本身已经超越文本之上,开始控制读者情感,因此读时要忍住内心的啜泣,才能将一篇文章完整地读完。这啜泣不是因为同情书中人物的遭遇,而是因为生而为人产生了对苦痛近乎本能的共鸣。

在书中作者数次写到自己与亲人失控哭泣的情形,大放悲声,匍匐痛哭,泣不成声,哽咽不已,泪流满面……在母亲投江后多年,野夫想到母亲的遗书而流泪,“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为了实现外婆遗愿,把入土12年的外婆带回故乡,“我跪在坟前哭泣焚纸,洒酒祭拜,望空祈祷”。作为读者,没法不被带入情境之中,与作者同悲同哭。

这是一本用泪水撰写的书,里面隐隐透露着血的浓烈与悲怆,血与泪充斥着一个家族的命运。这本书写到的情感是如此真实,唯有经历过才能写得出来,字里行间浸满的真情,让我们读来竟然有些羡慕。忘不了《畸人刘镇西》一文中写道,老刘感念野夫多年帮助,在野夫离乡之前执意要请他吃顿饭,野夫和朋友一起上门,到家后发现桌上居然只有两副碗筷和酒杯,邀主人一家上桌,老刘喃喃说都吃过了,能看到客人喝酒聊天就已心满意足。患难的朋友,平生难遇的饭局,微醺后如泣如诉的吟唱,主客各自流泪的场景……这幅由苦难中的真情所刻绘出的“图画”,怎会不刻骨铭心?

读《乡关何处》如饮烈酒,这酒由泪水酿成,入喉辛辣,难以下咽,入肚之后让五脏六腑都翻腾不已,但苦痛过后,又有甘甜,多少人就是依赖着这一点点的甘甜,支撑着熬过鬼门关。人活着需要一种信念,但信念需要坚强来支撑,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信念如风中之烛,想要保持它不灭,需要具有难以想象的顽强的生命力。(www.xing528.com)

从书名看,《乡关何处》追寻的是故乡的踪迹,但苦难之人怎会有故乡?他的心灵早已成为自己的故乡,他和自己的故乡随时流离失所,随时又相依为命。物理上的故乡要么是“必须扔掉的裹脚布”,要么是一堆愁绪的聚集地,对故乡的爱恨交织,会让飘零的人成为怕痛的孩子,要通过远走才能避免疼痛,保留一点思念。曾无数次听说过,苦难是一笔财富,但在看完《乡关何处》之后,却很难再认同这个观点,对苦难有了新的认识:苦难是凭空落下的巨石,它不但会砸毁前行的道路,也会给一个人、一代人留下永难愈合的伤口。如果生命因为平安而显得浅薄,那么我们宁愿要这浅薄,也不要苦难所带来的深重。

这几年苦难之书看了不少,每次读完都久久不能释怀,书中人物的苦难并非只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后人,后人应当继承这笔苦难,并用之时时刺激或麻木或享乐的精神。现在这个年代欢笑不多,泪水更加稀少,我们不得不借助前人的泪水来反思自身的存在,愿这杯泪水酿的酒能呛出我们一点感慨,让每天这过于甜腻的、虚假而重复的生活,因为重新拥有疼痛而变得沉甸甸。

(《香港文汇报》2012年8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