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发掘:寻找与众不同的作家萨冈

深度发掘:寻找与众不同的作家萨冈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作者是萨冈,里面收集了13篇大概可以称之为随笔的文字。这是一个公众心目中所熟知的萨冈形象。但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不一样的萨冈,她隐藏在那个被希拉克称作“为我们国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背后,她胆怯、忧伤、安静,完全是另一个萨冈的反面体。于是,阅读《我心犹同》的过程,也成为寻找一个安静的萨冈的过程。对于安静的萨冈的发现,也许有助于重新评价这位被定义为“特立独行”的作家。

深度发掘:寻找与众不同的作家萨冈

《我心犹同》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可以卷在手里随时翻开阅读的那种。它的作者是萨冈,里面收集了13篇大概可以称之为随笔的文字。

我在摇晃着回家的地铁里阅读了这本书,读完大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它的确是一本适合于短途行走时阅读的书,因为无须阅读得那么细致。对于通过《你好,忧愁》而认识这位法国女作家读者来说,这本书里的文字也许并没有让你全部读完的耐心。

跳跃的思维和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十分奇异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文风同样体现在萨冈的随笔中。《我心犹同》中的第一篇描写法国演员艾娃·嘉德娜的文字,长不过2000字,却将一个“美丽优雅、名副其实又很奇特的小动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拥有萨冈这样的朋友是幸运的,艾娃·嘉德娜的高傲和神秘、美丽和孤独,在萨冈笔下滋生了比梦露和嘉宝还要吸引人的诱惑力。或者说,萨冈在这篇短文中貌似随意其实竭尽全力地为艾娃·嘉德娜画像,只是因为她们两个具备同样的精神气质。

酗酒赛马、飙车、吸毒,承认爱一个男人只能持续“三或四年”,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并且曾将总统拒之门外……这是一个公众心目中所熟知的萨冈形象。她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叛逆、暴烈和激情,也被认为最能代表她个人的风格。

但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不一样的萨冈,她隐藏在那个被希拉克称作“为我们国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背后,她胆怯、忧伤、安静,完全是另一个萨冈的反面体。就个人阅读趣味而言,我无疑是喜欢后者的。于是,阅读《我心犹同》的过程,也成为寻找一个安静的萨冈的过程。

讲述萨冈内心激荡的篇章占了《我心犹同》大约一半的篇幅。在《慢悠悠的卡雅尔克小镇》中,萨冈播放幻灯片式地叙述了她4岁、6岁、8岁、10岁时的童年经历,每段描写只有两三句二三十个字,而且跳跃性地选择了以“两年”为一个单位来写。这种躲避和闪烁其词,也许正验证了她在文章开篇所作的解释,“谈论女作家的家乡是很危险的……作家们通常都会被自己童年的记忆感动得流泪,他们丧失了羞耻心和幽默感,容易把自己说成是孤僻的、敏感的、挑剔的、自闭的、暴力的、脆弱的,等等”。(www.xing528.com)

但在这篇文章不可避免地谈到自己的童年时,萨冈还是和大多数作家一样,换上了柔软的面孔,沉浸到傍晚6点之后的夜色里,看那些偶尔躺在身边的狗,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驶过马路,路灯开始亮了,蝙蝠开始不间断地滑翔……我们看到了比“那年夏天,我十七岁,无忧无虑,沉浸于幸福之中”更早的萨冈。

在《告别信》中看到的萨冈,是一个为爱情所伤的普通小女人,她的骄傲只存在于文末的一句承诺,“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而在这句之前,则是对和一个男人认识时的回忆和表达对他的爱怜,这样的表达同样具有萨冈风格,“你们是那么傻。你们,男人,实在让人怜惜!”在《情书,麻烦的情书》中看到的萨冈,是一个站在局外人角度,用冷静又不乏悲悯的口吻,对乔治·桑与阿尔弗莱德·缪塞这对恋人之间的感情的解读。我最喜欢出现在《逃学的乐土》中的萨冈,在这篇短文里,她讲述了自己16岁时和一个50岁男人在塞纳河边相遇的故事,在固定的一段时间里,他们谈论写作、生活、爱情和家庭,她在他面前脸红,忘记上课时间,身不由己地来看他,把他当作“也许是我唯一的朋友”……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台湾作家三毛

萨冈的忧愁曾是青春的标志,她影响过整整一代人。但我相信,无论读没读过萨冈,现在的年轻少女都还有着萨冈式的忧愁和叛逆。她们的青春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她们的情怀仍然为诗歌和爱情所充满,所谓叛逆一面,不过是她们表现出来给这个世界看的样子,抑或是她们表达童年情感缺失的一种形式。

对于安静的萨冈的发现,也许有助于重新评价这位被定义为“特立独行”的作家。

(《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1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