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文化是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越来越关注于民生,关注于普通人的生活而引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草根”一词具有强大的渗透性,草根的直义为草的根,引申为底下的,底层的含义,最初“草根”被引入社会学领域时被赋予“基层民众”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对于草根的涵义有了共识,“草根”现在使用意义更多的是指普通民众,平民大众或者是和社会中精英群体相对的群体的意思。
草根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滋生、成长在草根阶层的文化,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为草根所创造和传承,为草根所喜爱和享受。那些称为草根的人,来自各个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状态,草根学者、草根官员、草根CEO,草根歌手、草根明星等没有根本的可比性,但是这些草根们确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地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他们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够强势,还带有民间特色;另一种是持草根立场的社会精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他们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来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以替百姓抒情,为百姓代言为己任。
草根文化没有高雅文化那么庄严,没有精英文化那么正统和规范,它所表现的都是草根阶层的“原生态式”的生活形态,是对草根们日常生活的朴素提炼,草根文化天然质朴,带着泥土味和菜根香,深受基层群众喜爱。
(一)草根文化的形态
草根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种,有的学者对大众文化的定义之一,就是众人喜好的文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之后的剩余文化。大众文化的这种定义里面就含有草根文化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大众的、通俗的文化。如果从受众数量多少的角度,把整个社会文化比作一个宝塔,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处在塔尖位置,“草根文化”位于塔的根基部分,大众文化就是整个塔身部分。
草根文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体现。这些年涌现的草根文化以其自觉的底层人文关怀,扎根民间的生存状态,平等自由的精神,自由通俗的表现形式而倍受大众的喜爱。现在国内引起大众关注的草根文化现象有:郭德纲等的剧场相声、赵本山等东北的二人转、电视选秀征婚节目、周立波等的单人脱口秀、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组合、农民工街舞团和一些草根网民的博客、论坛BBS、播客、微博和微信等的后现代生活等,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草根文化现象。
如果细分当前的草根文化,高娴以草根文化主要存在的空间场所来划分,草根文化存在于三种空间中,它们分别是电视空间的草根文化、网络空间的草根文化和剧场空间的草根文化。[29]电视空间中的各种选秀、征婚秀、脱口秀、各种真人才艺展示的综艺类草根文化依靠电视荧幕呈现;博客、播客、论坛、飞信则是网络媒体空间的草根文化符号;剧场则是民间曲艺类型的草根文化的存在依托空间。
1.电视空间的草根文化
电视荧幕空间中的草根文化以现场直播为主要方式,演播室里各种娱乐互动的情景在第一时间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曾经被马歇尔·麦克卢汉称为冷媒介的电视呈现出极度火爆的收视率,与电视空间的草根文化的崛起是同步进行的。大众文化的普及,改变了大众对于电视娱乐节目中明星们独秀的期待,再也不会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数以万计的观众每到周末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综艺大观》的热情。现今的电视娱乐节目是观众参与性更强的各种不同特色的真人秀以及竞技、游戏、益智类的节目。
电视空间的草根文化的兴起,既是迎合着全球化文化传播的大趋势,也是缘于我国本身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国家政策的调整。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表了题为《坚持“三贴近”解决五个问题》的文章,围绕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题思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决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30]从政策高度既定了新闻传媒平民化、贴近大众的传播理念,使得来自民间的“草根文化”在电视舞台上大放光彩。
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节目的兴起,使得传统民间艺术开始在电视上“抛头露面”,一些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借助快乐大本营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同时与现场观众间的互动让高高在上的艺术距离感逐渐消失,与大众一起狂欢的草根文化特征凸显。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在近年来逐渐由通讯工具向通讯工具兼新兴媒体转变,微信和微博成为人们全新的参与交流与沟通的渠道,许多娱乐节目不仅只与现场的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而且通过扫描二维码,现场外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
各种电视“真人秀”节目向普通大众降低了门槛,使更多的默默无闻的草根们能够实现登上舞台的梦想,这种贴近民众的方式赢得了更多受众的认可与支持,以《星光大道》等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无论是仓库保管员、种粮大户,还是受过专门艺术训练的人,只要有梦想,都可以来到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平民化参与方式和竞争的公开化使得这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草根文化”被搬上电视荧屏,既传递了大众媒体对于大众的关怀与重视,也展示出对于弘扬民间传统艺术的积极行动。登上荧屏的“草根英雄”让普通民众感到自己拥有平等的权利,看到了拥有话语权的希望,从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普通民众献言献策,使民间潜在的智慧发光,客观上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
2.网络空间的草根文化
网络空间里的草根文化符号是由草根网民自由创造出来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网民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互联网中,他们以匿名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并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草根网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被社会承认的。
草根网民正是以网络身份进入脱离日常生活中人为制造的话语场,行使他进入网络空间中发言的权利。针对网络空间中自身感兴趣的、无所不包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网络身份的虚拟化,使生活在底层的草根网民真正拥有了自己行使话语权的场所。
现在博客已成为网络空间里草根网民的聚集区,诞生出许多草根文化。现代社会给草根大众带来的孤独感与网络的虚拟性相结合,使网络日志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寂寞的草根们在网络上记录着个人每天的流水帐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网络日志成为他们情绪的一个发泄口,博客的开放性成全了草根文化。一些社会精英开辟了博客发表一些言论,继续深化自己在某个领域对大众的影响。
相对于博客来讲,播客具有更多的草根精神,播客完全是草根们的自娱自乐、进行自我创造的领地。真正体现草根精神的播客是被称为中国恶搞教主的胡戈创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该视频是在2005年陈凯歌导演投入巨资制作的电影《无极》上映之后,胡戈借用中央电视台《中国法制报道》栏目画面,剪辑《无极》电影中的一些画面,重新拼贴、配音,改编出一个杀人案件的侦破过程。胡戈简单炮制出来的20分钟视频出现在网络后,就让《无极》这部投资巨大的国产影片顿时崩溃。网络空间里的草根文化具有流行趋势,它主要特点是在“创造”,并且是个性化的原创。
3.剧场空间的草根文化
依赖于剧场空间存在的草根文化形态主要是传统的曲艺表演,这种草根文化形态即继承了民俗风格的表演形式,内容上更加贴近和展示当代人的生活。民间传统曲艺的表演形式来源于街头巷尾,取材并服务于底层民众的生活,民间生活的最大主题就是操持生计,民间传统曲艺表演就起到了缓解人们忙碌和疲惫的身心状态的作用。(www.xing528.com)
流传于街头巷尾的传统曲艺进入固定的剧场,是曲艺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欣赏剧场空间的草根文化的群体,不是带有乡土气息的劳动者,就是具有文化怀旧情绪的城市知识阶层。在剧场空间里进行的曲艺表演是表演者和观众一起完成的过程,表演者将各种笑料抖出来,观众对此报以掌声、笑声或嘘声,成为这种表演吸引人的关键。
相声和二人转在这一类文化符号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它们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可以看到作为世俗化的娱乐形式,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用笑的力量消散生活中的苦与悲,是底层文化中积极的生命力量。
相声以及二人转这样的民间曲艺形式,在审美形态上,以滑稽为主要特征。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对口相声中有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的区分——幽默的语言、滑稽的人物形象,让人忍俊不禁。东北二人转通过夸张的表演和东北俚语的使用让大众轻松发笑,例如,赵本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超强的面部模仿能力,个头不高的潘长江搭档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女演员,还有“忽悠”、“得瑟”等东北土语的频繁使用等等。
郭德纲相声的火爆势头表现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现代相声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并根据现下的生活不断发掘新的文化形式,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意义,这就是相声这种草根文化形式能够得到大众喜爱的真正原因,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来自文化上的创新。
现今同样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曲艺形式还有东北民间的“二人转”。东北二人转是一种盛行于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发展到今天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二人转是一种由男女两人搭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受到东北地区的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喜爱。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二人转并没有停止发展或者陷入陈规,由于它长期发展在民间,长期面对观众,所以相比其他被经典化的文艺形式,它的优点在于能够保持兼收并蓄,根据观众的趣味和需要,即时调整形式和内容,永远和生活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1]赵本山、潘长江、范伟、高秀敏、何庆魁等人借助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平台,把东北二人转带到了全国观众的视野中,使东北二人转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人将东北二人转与喜剧小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带有浓厚北方乡土气息的现代大众文化的样式。这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习和继承这样一门曲艺形式,有助于二人转向着更加健康和成熟的方向发展,继续发挥着它面向大众的娱乐与生活伦理教化的功能。
(二)草根文化的特征
草根文化是植根于生命内部的勃发的精神与意志,草根文化的重要意义是它带给人们新的精神因素,草根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于创新力和反抗力的支撑。草根文化主体创造出来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草根文化的原生性和民族性。草根文化的创新力和反抗力就是呈现在原生性和民族性中。
1.草根文化的创新性
草根文化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草根文化本身蕴藏着民族生活的本真面貌和历史的连续性,是经历岁月洗礼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草根文化是民族意识最好的载体。来自于民间大众的“草根文化”描述的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芸芸众生相,不是符合哪个个体单独的品味,而是记录了一个地域里代代相传的全部生活内容。草根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形式,适应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所以为本民族的大众接受和喜爱。
草根文化的创新与文化的民族性继承是分不开的。草根文化离不开草根性,这个草根性直白来说,就是来自本民族深层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价值,来自草根们生活的现实土壤里,同时也吸收着来自这个时代的精神。只有在民族文化精髓基础上,同时结合现实生活的旨趣,才能真正地体现出草根文化的与时俱进。
草根文化的创新就是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的的需要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继承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成分,注重在内容上的古为今用和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是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来为现代人的生活进行阐释,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用以传承;推陈出新是根据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又根据现今大众的需要和现实条件加以改造和发展,增添一些新的大众文化个体形式。比如郭德纲将相声等各种传统曲艺形式与媒介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郭德纲式的电视娱乐节目;赵本山、潘长江等将东北二人转与喜剧小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带有浓厚北方乡土气息的现代大众文化样式。
从民族心理来看,草根文化带有的民族性是促成群体认同的基础。在草根文化传唱、倾听、参与的过程中,大众在接受着一种教育,形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终于斯的情结,进而构成人们认同的心理基础,具有极其强大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促使人们产生扎根故土,建设故土的实际行动,能够鼓舞人们战胜冰雪、地震等强自然灾害的沉重打击。以传统文化的草根性为骨架搭建起了一个极具整合个体力量的全民族纽带。
总的来说,要发挥草根文化的创新力,从文化的内容上,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让时代精神与人文光辉共放光芒。从文化的形式上,既要顺应时代特征又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提高文化的创造的品质。将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当代的文化创新。
2.草根文化的反抗性
草根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具有反抗性。这种反抗精神是草根阶层完全本能的和自觉的文化表现,主要体现的是来自草根们的声音、舆论和态度,它所呈现的姿态越来越表现出非主流、反主流的趋势,其本质上是对既有的主流价值观的解构。受到上层文化资本的压力,只有通过这种形式的反抗才能疏解处于底层的愤懑,以得到相对宽松的精神空间。
草根民众的反抗主要不在于物质上的争夺,而更在于对精神或文化层面的存在性的诉求——对话语权的争夺,这里的话语权与人们存在的主体性相联系。在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中,现代的草根阶层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继而渴求在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上受到世界的肯定和得到自我的满足。
草根文化是草根群体的一种话语表达,在所有的草根文化的作品中总是或强或弱地表达着他们的话语,诉说着他们的需求。这是草根们为争取个人的生存空间和权利所做的努力,完全是本能和自觉的表现。《魔戒》系列小说的作者约翰·托尔金曾经说过,小人物改变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草根文化的反抗本质上是对社会既有的主流价值观念的解构和逃离,对自身精神的一种保护。
草根文化体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处于现实生活压力中的抗压性,这就是草根文化闪亮的本质。对于今天的芸芸众生来说,它带来的是希望和生命力,如果将草根文化的合理性充分发挥,能够为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及大众文化的创新提供着新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草根文化内容本身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草根文化既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特色,也包含着一些低俗趣味和封建迷信的文化痕迹。在大众文化的后现代性的味道越来越浓厚时,大众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麻醉下,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已完全被颠覆了,审丑也变成了时尚。比如凤姐的走红,人们视其为跳梁小丑,对她表现出来的行为嘘声不断,同时出于猎奇的心理,又极为关注她的各种丑陋姿态,一些娱乐节目抓住大众的这一心理,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请凤姐参与节目来提高收视率。然后在很多的真人秀娱乐节目中,就会出现要求“草根明星”表演一些丑态供大众娱乐。这种畸形的对于草根人物的塑造,使娱乐节目变得充满低级趣味。因此,在这个意识快速流动的时代里,正确认识和把握草根文化的优劣性,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使用,同时要对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加以明确,大众文化的从业人员的媒介素质加以提高,给予大众现世的人文关怀,给大众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