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形象启发理解人类心理结构

通过形象启发理解人类心理结构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众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运用声像、图片等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让大众在追求感官刺激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感受,启发大众理解和接受大众文化产品所携带的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念,使大众产生感情上的共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各种价值观念,实现进入人们心理结构目的。大众文化利用大众的无意识完成了进驻大众心理的过程:大众文化通过深入触及人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以及沉淀于人心底的文化心理,以达到左右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通过形象启发理解人类心理结构

大众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运用声像、图片等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让大众在追求感官刺激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感受,启发大众理解和接受大众文化产品所携带的各种信息和价值观念,使大众产生感情上的共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各种价值观念,实现进入人们心理结构目的。

(一)借助艺术形象进行思想启发

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中编造了很多成功的神话,让生活在底层的人们相信,社会是公平的,它向所有的人敞开了幸福的大门,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可以成功地跻身进富裕阶层,享受富贵和荣耀。[34]广告作为消费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渠道,对这种意识灌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大众传媒使广告布满社会的每个角落,广告成了引导人们消费的向导。在广告中,人们日常生活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冲动获得了巨大的刺激,并且得到了享乐主义道德的有力维护,因而人们由于欲望的驱使不断地追逐商品。在广告中人的感性需要被进行着多层次的形象演绎,在消费过程中人所产生的那份自信与自慰的快乐,都给人的现实满足注入强大的感性内容。同时广告里人的阶级、阶层的区别被模糊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费所彰显出来的对身份、地位和品位的区分。例如现代社会关于成功人士的认知,大众文化里是这样塑造的:一个西装革履的男性、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笔记本电脑、或者还有劳力士手表、BMW轿车、舒适而精心装饰的寓所、美丽的女主人,可爱的孩子……这些符号构成了一个有着一定职业、收入较高,有着美丽妻子和可爱孩子的男人是成功的人士。因此这个成功的形象就与一定能力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品位联系起来,暗示人们要想获得社会对你生活价值和意义的认可,就必须消费那些象征成功意义的物品。如果不去消费这些代表成功、富裕、浪漫的符号物品,或不具有相应的消费能力就无法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同时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在商品的外观、包装及商标上大做文章,做出种种实用、尊贵、高雅的美好承诺。追求外在形象不是消费文化所专有的,但形象在消费文化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形象是消费文化的一个标识,通过技术上的处理,在表现形式上所有的消费文化产品都有华丽的外表,炫目的形象,通过展示消费这些商品所能带来的实用、尊贵和其他种种美好,引诱人们去购买它们。当消费者决定购买某一商品时,该商品对他来说,还没有产生使用价值,他面对的是有待兑现的承诺。正是商品的广告展示的外观及种种美好的承诺,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的决定。所以有人说,广告是这样一种东西,没有它,买东西会偶尔盲目;有了它,会经常盲目。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广告,这就是现代消费社会带给人们的困境。

(二)借助无意识认同作用

大众文化中各种形象能够成功地为大众所接受,其中重要的条件就是利用大众的“无意识”认同。无意识的本质是“如果我们必须假定某一过程目前正在进行着,然而我们又对它一无所知,这个过程就是无意识的”[35]。无意识描述的是人们对一个不能知觉的过程的心理状态。

无意识是通过社会过滤实现的。弗洛姆认为语言、逻辑以及社会禁忌等主要的社会过滤器,阻碍着一种经验或感觉进入意识。[36]某种在社会中不被认可或认为荒谬的感觉及意识,很容易被这些社会过滤器过滤掉。在一个注重实效、实用、实利的社会中,一个人不思考具有实用意义的问题,就会遭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否定评价或是冷漠的反应,出于一种被认同的需要,那么这个人就会与大家趋同。在消费社会中,当意识中积极肯定人们注重眼前的享受、眼前的欢乐,消费和娱乐的生活被正面地积极地鼓励,大众就会在消费中找到快乐,使自己得到抚慰。大众文化制作商深谙此道,他们通过生产复制享乐主义的象征符号来助长这种无意识,同时尽量过滤掉大众“不必要的”、“无用的”思考和疑问,使大众满足于可以从消费和娱乐中得来的幸福生活。大众文化利用大众的无意识完成了进驻大众心理的过程:大众文化通过深入触及人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以及沉淀于人心底的文化心理,以达到左右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一旦与国家权力目的相一致的对待世界、处理事物的根本模式形成了,就不会产生“为何如此”的追问,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和按照既有模式行事了。(www.xing528.com)

布尔迪厄提出集体误识的存在对于文化的意识形态渗透也是有利的,误识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而这种无意识必须通过一些经过伪装的方式来完成。“集体误识”是通过自然发生、良善仁慈的外衣来强加于人的,当某种社会秩序和经验以自然如此的面目出现的时候,往往被人习以为常地接受,甚至内化为心智结构的“习性”。[37]大众文化制作商正是抓住了大众群体的这个特性,利用大众文化产品和大众传媒的宣传,唤醒了大众诸多的自然欲望和需要,它通过鼓吹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对享乐和消费的追逐,把大众文化制作商精心制作的文化产品以自然的方式灌输给大众,使大众文化产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样,大众往往是从开始接触到大众文化时,就放弃了严肃思考和审美苛求,只会在大众文化产品营造的娱乐中,下意识地按照这些产品提供的模式去观察社会现象,接受其承载的情感和思想。

(三)通过单方面的话语权引导

从媒介与文化的关系看,人创造了文化,文化需要传达,意识的创造、交往、理解与解释都离不开媒介,媒介成为当代社会新的权力核心,扮演着全球支配的一种工具。学术界对媒介的定位已经从“人的延伸”发展到了“新媒介新情境”,媒介被看做是新生活方式诞生的动力因素。作为一种文化生产的力量,媒介不仅加速了大众文化的产生和成长,而且使媒介本身也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文化因素。[38]

媒体通过有选择地强化(或弱化)现有的“倾向”或大众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能够有效地影响公众舆论。通过操纵和利用受众的情感、恐惧、态度和所关注的事物来说服大众。[39]由于现代大众媒体单方面传播的特点造成大众传媒单方面的话语权,个人反作用于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从固定电话到无线电广播的信号网络的广泛分布,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运用固定的机器或工具接收到节目信号,每个人都成为民主的听众。但是有一点不能改变的,就是不是每个个人都有发射信号的设备和自由和权利,这是不被国家允许的,即使个人拥有了信号发射的技术和设备,也不能随意地不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而发布节目信号,唯一能做的就是接收节目信息。大众只要打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的页面,就可以接收到由大众文化制作商为大众精心制造的焦点、爆炸新闻、轰动事件、最新的时尚和最流行的潮流等全部产品信息,而这些信息只需要大众使用空闲的眼睛和耳朵甚至头脑既可。这些承载着大众文化视听符号的各种信息使大众无暇思考和判断,就实现对大众消费最直接的引导。

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单方面的传播方式,借助艺术形象,制作时尚的符号,引领流行风,编造成功的神话,将大众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最终内化为大众“无意识”认同,无意识一旦建立,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就稳固地进入人们的心理结构了。因此在大众文化产品铺天盖地的产品轰炸中,大众的心理和意识都牢牢地被宰制了。所以霍克海默说,在当代,文化工业是建造和加固整个资本主义大厦的“社会水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