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人们习惯将消费看作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或是满足人们日常衣食住行需要的基本条件。消费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高楼大厦、高速公路、购物中心、大众传媒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消费成了生产活动继续进行、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社会的经济和生产活动越来越依赖消费,消费对社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宗教、政治等因素,当消费发展成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时,消费社会就进入了人们视线。消费社会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消费,用消费来拉动生产。
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活动已成为一种普遍地有着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活动,同时消费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行为,用来展示一个时代文化、社会意义的方式。这样,消费成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有别于以往经济意义上的消费文化。一般来说,人是符号化动物,所有人类的生活中都充满着象征符号体系,它使我们心灵的感觉信号条理化。我们的感觉、情绪、心理活动从幼年开始都被塑造成各种模式。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符号的象征化作用,它把生活经验组织成有意义的认识。[1]在消费文化里,商家不仅提供商品,还要制造出商品所表达的符号价值,进而塑造消费者的商品意识形态、人生意识形态。这是现代消费社会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从侧重于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转为对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消费。在这种消费风气弥漫的社会中,商家为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处心积虑地制造消费意象,在为消费者构造的意识形态网络里生成一种非自主性行为。意识形态构成了商人做生意累积资本不可或缺的手段。
资本的全球化浪潮使消费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风卷全世界。由于跨国资本的成功运作,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消费文化向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强势渗透,使不发达国家处于弱者的地位,处于消极接受、被动接受的境地。这种文化传播的不平衡性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际遇,已引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全球化的直接影响之一是强化一种消费的意识形态,它深入到人们的无意识里,使人们失去原有的主体判断,变成盲目消费的主体,由此一切文化产品都进入了商品生产的逻辑。
消费社会的出现与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商业的高度繁荣提升了大众的生活质量,大众的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就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整个社会里出现一个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空间。大众文化的适时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间,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商品意识改变着大众的消费价值观念,大众在购买消费品时更加重视日常消费的人文因素、精神需求和符号象征意义,而不仅是关注它的使用价值,重视商品中文化含量的同时更加关注其功效,这成为大众消费的普遍趋势。[2]由商品社会和大众传媒所提供的每一种消费,都可以用符号来解读。情感消费、时尚消费的兴起,因此也有学者说现代大众文化其实是一种消费文化。(www.xing528.com)
以消费文化形式出现的大众文化就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大批量的复制生产用来满足大众群体的需要,大批量的生产成本低,价格能让普通大众接受。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可以满足大众群体多层次的需要,大众文化产品涉及到大众的衣食住行多个领域,关注到各个层次大众的精神需要;二是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生活的碎片化、无深度感、消解权威、倡导感官愉悦、强调消费等后现代主义精神导入了大众文化作品中,许多大众文化作品中没有意义也没有法则,没有过去的传统也没有理想的诉求,在娱乐、搞笑、消遣、狂欢中失去了文化应有的终极价值关怀及相应的伦理体系。
消费文化改变了商品原有的使用意义,并赋予商品新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商品原来的使用意义成为这种商品的消费存在的前提条件,结果就是消费文化全面激发了人们广泛的欲望。对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来说,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被消费社会制造出来的欲望刺激着,不断地追求着商品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作为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改变。由此看来,在消费社会里,商品消费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同时也转变了大众的文化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兴盛就是有利的证明。所以说,消费社会造就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消费社会对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