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结论
信任是维持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有序运行、永续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构成安全感和秩序感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因此,重建农民工的信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水平普遍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对关系一般的人群和政府的不信任。社会信任机制缺失是造成他们社会信任困境的根本原因。信任机制缺失一方面与农民工本身的主观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的客观环境密切相关。文化水平较高、拥有一定的政治身份或经历的农民工信任水平普遍较高,因而,我们应从加强农民工的素养水平入手,提升他们的社会信任水平;同时,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组织及政府的积极努力,完善社会信任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信任不受损害,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扩展增强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途径和力度。
(二)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农民工群体的支持力度
通过上文的数据我们发现,农民工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并不高,而政府部门给予他们的帮助也比较少,缺乏相应的社会政策或监管不力是农民工群体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机构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应肩负起农民工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的主要责任,政府应始终处于农民工社会安全网的主体地位,制定保障农民工基本生存权益的社会政策,积极推进分层分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低排斥性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还应改进城乡管理体制,工作地政府和老家政府都应肩负起对农民工群体进行帮助和管理的责任,使农民工不再成为“边缘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都应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失业、教育等基本社会保障。要让农民工群体基本权益得到制度性的保护,降低其生活或工作风险,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提升农民工群体文化素质(www.xing528.com)
文化对社会信任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从对农民工基本变量对信任的影响分析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发现,党员以及学历较高的农民工信任水平较高。尤其从长期来看,由文化的促进产生的信任对社会成员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在一些制度尚不完善的地方,道德文化可以弥补相应的漏洞。而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要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办事。当前我国社会信仰缺失,价值观缺失,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意识,也要积极学习西方文化中的契约思想。
3.促进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
从农民工的城市交往状况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交往状况与信任水平呈现显著相关,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城市的文化更加了解,他们的信任水平自然会相对较高,而且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应打造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市民进行互动和交往的文化环境。要借助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城乡统筹、互惠互利、互相认同、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理念,扩大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进行互动的基础。[118]同时,农民工群体还应参与更多的城市娱乐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4.建立发达的社会中间组织
由上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工群体中接受的社会组织的帮助最少的,也是社会信任水平是最低的,而发达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和协调一些经济社会事务,一些社会中间组织例如工会、行业协会、职业协会、慈善团体等如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既可以保证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可以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但目前我国社会的中间组织数量很少,种类不丰富,发育不充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不够,政策对他们的限制也较多,而且有的中间组织名不副实带有浓重的牟利化倾向。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应大力建设一些社会中间组织,来缓冲、化解一些社会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