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四五规划:工作策划与未来展望

十四五规划:工作策划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质量大提升。

十四五规划:工作策划与未来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主题鲜明地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宁夏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愈进愈难、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担当新使命,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站位全局、主动担责,团结一心、积极作为,奋力实现全县“十四五”发展美好愿景。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以及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安排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把握生态立县根本战略,紧盯“乡村兴旺、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百姓富足”目标,大力实施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四大提升行动”,坚持“立足创新发展壮大产业、立足共享推进民生事业、立足绿色优化生态环境、立足协调推动城乡一体、立足开放强化交流合作”五项原则,坚决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不断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谱写隆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质量大提升。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弱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健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产业链初步建成,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产业融合大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5∶20∶65,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协调,企业效益明显上升,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带动农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和稳定脱贫作用持续增强。

生态环境大提升。树牢抓生态环保就是抓转型升级、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基线,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5%,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比例,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保持在95%以上,确保青山常在、绿水常清、空气常新,“地美、水碧、天蓝”的生态环境永续长存。

生活品质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业更加稳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健康水平普遍提升,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文明程度大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治理效能大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有效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今后五年,我县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在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健全新型工业体系。坚守绿色工业底线,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六盘山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升级。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中小企业孵化园标准化厂房建设等,创建绿色、循环、低碳园区。积极引进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园区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进物联网、5G应用等高新技术进园区,力争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聚焦特色优势,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中药材精深加工、绿色农副产品生产、特色轻工业三大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园区规上企业超过10家,解决就业5000人以上。

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健全以草畜、中药材、冷凉蔬菜马铃薯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力争3年内基本完成肉牛品种改良,建立高端肉牛生产基地。采取“公司+科技+农户+市场”模式,推进中药材产业升级发展。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坚持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发展“工厂+基地”模式,积极推广使用智慧农业等特、优、新技术,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六盘·隆德”农产品知名品牌。

做优新兴服务业态。创新发展“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完善全域旅游体系,主动融入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西北四季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文化体验区,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力争旅游业社会总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顺应消费新需求,优化升级家政服务、养老托幼、保健康养等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推进特色产品整合式全网全员营销,搭上数字经济发展“直通车”,力争服务业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加快推动创新发展。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实行税收优惠、引导补助,支持企业在中药制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完善直接补贴、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遍地开花。

(二)坚持协调统筹,在加快城乡高质量融合上取得新进展

立足先行区建设定位,合理布局县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互补、共荣发展新格局。

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强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修编《县域空间发展规划》,划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使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突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七大流域生态保护,优化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美丽乡村为节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明确渝河及甘渭河川道区、北部黄土丘陵区、沿六盘山阴湿区特色产业带,打造六盘山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科学规划布局重大基础设施,推进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绿色发展。

打造区域特色城市。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县城定位,重新解构城市发展模式,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修编完善《城市特色风貌规划》等专项规划,增强绿色生态承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25个老旧小区、10个特色街区改造,新增停车位1000个,合理布局商服文旅等功能区,塑造县城历史文化风貌,全面提升县城品质品位。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建成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健全绿化管护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县城治理水平,突显丝路古城、文化大县、园林城市魅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联财等重点镇、光联等56个中心村,全面补齐农村水电路讯等短板弱项,建设数字乡村。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渝河、甘渭河流域创建一批留得住乡愁、体现时代气息的美丽宜居示范乡村。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入园入学、住房保障、园区就业等配套政策,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5%。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鼓励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农村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村集体经济村均年收益10万元以上,提升一批特色扶贫车间,推进城乡互促联动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www.xing528.com)

(三)坚持绿色发展,在加快先行区高质量建设上做出新贡献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推进先行区建设,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六盘山生态功能区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和外围生态空间分区分类管控,划定林地、草原、耕地、河流、湿地等保护边界。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模式向各流域延伸,争取六盘山400毫米降水线以上区域造林、甘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新增造林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1.3万亩。健全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体系,探索建立山长制,推行林长制,落实河湖长制,坚决守好黄土高原的“水塔”“绿肺”。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严格水资源、能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各行业各领域节水定额标准全覆盖,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实施渝河等灌区高效节水改造,推进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综合利用雨水、洪水,创建“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县,2025年单位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严控高耗能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耗。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土地复合利用,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度提升10%。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各项环境指标好中向优。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争取无集中供热区域清洁取暖试点项目。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医疗废弃物规范化一体化处置,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严格环境执法监管,落实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守护好绿水青山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加大生态建设政府购买服务和奖励力度,拓展提升“四个一”林草产业,新增生态经济基地3万亩,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绿色财富。普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积极引进马铃薯全粉加工等新技术、新产业。推进城乡垃圾、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工业固废等资源化利用。

(四)坚持开放合作,在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上开创新局面

对标国内大循环、大市场,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塑造区域竞争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新机制。

构建开放平台。抢抓“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发挥闽宁协作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沿海地区交流合作,全方位引进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加快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推动隆德特色产品走出去。建好六盘山工业园区产业承接平台,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拓展文化旅游窗口效应,为隆德开放发展赢得更多“好口碑”,吸引人流、物流走进来。充分利用县内企业营销资源优势,做大隆德“朋友圈”,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在内循环大市场、产业新布局中抢占更多先机,争取一席之地。

畅通交流渠道。争取兰州经定西至平凉过境铁路、隆德至庄浪高速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5G网络规模组网、新一代信息应用等新基建项目,推进千兆光纤网络覆盖城乡,实现县域5G网络全覆盖。高效建设运营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快递自动分拣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冷链系统,推进物流运输提速降费。

强化区域合作。主动参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中阿博览会平台,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和产业合作。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与静宁、庄浪等毗邻地区建立交通路网等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治理、环境保护共治共享;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与陇西张掖等地区协同做强中药材、肉牛产业,与会宁、延安等地区联合开辟长征红色旅游专线,在互利合作中激发潜能、释放活力,主动融入沿黄城市带发展大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优化招商引资奖励机制,落实减税降费等各类优惠政策措施,带头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创造更多投资发展新机遇,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

(五)坚持共享共富,在加快提升高质量生活品质上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以解决相对贫困为长期任务,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实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动态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精准施策防返贫。

推进教育优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互联网+教育”,推进校园治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大力提升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完善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职业中学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范民办教育、校外培训机构。

推进健康隆德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快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传染病防控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体制机制,实施乡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提升项目,加强社区防控能力建设,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坚持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行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和维护人民健康。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积极参与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遗址、非遗文化系统性保护,支持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培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作更多文艺精品。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自治区统筹,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健全社会福利救助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与城乡低保标准同步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退役军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加强生活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让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