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领导核心。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引导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抵御各种不正之风。从严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制订党员发展计划,注重在现有年轻的优秀人员中发展党员;严格日常教育和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注重培训教育,提高党员管理教育水平。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切实做好基层思想保障、机构保障、人员保障、场所保障和经费保障工作,重点抓好基层治理工作机构建设,配强抓基层治理工作的力量;加强服务联系群众,解决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加强六项治理。围绕基层党组织构筑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结合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逐步构建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基层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协同化、法治化能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乡村、社区治理主要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自治方面落实好农村党建“6322”工程和四区党建“四联四化”要求,通过村(社区)两委换届,建强基层组织,选好带头人,夯实战斗堡垒,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法治方面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5”“411”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信息化、标准化,依法行事、依法管理。德治方面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作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宗教治理主要是健全党政主导、统战牵头、部门业务监管、群团组织履责、宗教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的横向体系和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社区)、规范到点的纵向体系,完善宗教依法治理体系。校园治理主要是明晰党组织与行政关系,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企业治理主要是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加强民营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推动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社团治理主要是落实归口管理责任,探索管理部门党组织和社团党组织联建共育,有序引导社团提供社会服务。
加强平安隆德建设。把平安隆德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推进。聚焦巩固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反腐治乱成果等工作,健全问题线索摸排长效机制,加大涉黑涉恶案件查办和社会乱象整治力度,不断巩固扩大专项斗争战果。积极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用好“125”机制和“411”模式,聚焦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方面,多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隆德,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增强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消除隐患,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www.xing528.com)
全面推进普法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八五”普法工作,把《宪法》和《民法典》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青少年群体,将乡村群众作为主体,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精准化、工作举措项目化、工作考核体系化、工作指导专业化的“一制四化”,努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推动法治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宗教场所,积极推动法治宣传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宣传阐释,加强民族法治、民族认知、民族平等、民族互信、民族互助“五项特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