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比竺国经律与官府文移,深入解读白马寺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对比竺国经律与官府文移,深入解读白马寺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竺国经律,本出西域梵书。至于叠文周匝,所谓无上妙觉,真实不虛等语,乃是循绎汉文,通其义意云尔,本质不如是也。隶书取其简易,刀笔明其判决。至于钱谷则册明四柱,旧管一,新收二,开除三,见在四。苟使才人饰以黼藻,文士加以琢雕,则施之有政,达于其事,必有窒碍而不可行者矣。嗟乎,所贵文章,贵乎如其事也。曷亦思彼竺国经律与夫官府文移,不必才者而后能也。帝为建精舍,因名白马寺。

对比竺国经律与官府文移,深入解读白马寺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书法之妙,艺林争重;后人追溯,惟谨临摩。临则离形而得似,摩乃抚迹以追神。要皆心具炉锤,思通曲折,然后生同春煦,妙析秋毫。苟神妙难追,临摩乏术,欲存故迹,无逾双钩。双钩者,原于飞白[1]而不自为主,略同抚摩而不运其笔;两面夹描,中虚着墨;虽使不知书者细意钩之,可使神明绝艺,纤渺无遗。文章之道,亦如是也。钟、王[2]不世出而双钩不绝于天下,则谨守故迹以待神明于钟、王之法者变而通焉。左、马不世出而掌故不绝于天下,则整齐故事以待神明于左、马之才者笔而削焉。此则自然之理也。乃今之言书法者不废双钩,而矜文章者耻言掌故,动以作者自命,不肯谨拾闻见以待其人。是犹不能书者,见元常之巧妙,窥逸少之雄奇,而思奋笔追踪,以谓变化由我也,其不同于画墁[3]也者亦几希矣。

夫礼失者常求诸野,文胜者必反于质。双钩不擅书名而书赖以传,文家必欲文名而真文丧矣。吾于文章一道存双钩之意者,得二家焉;一为竺国[4]之经律,一为官府之文移。夫其语必叠謰,[5]字无单著,宁周复而存质,无径省以趋文。苟无左、马之才,而欲当前情事,如风可捕,似电可踪,文人竭力追摹,不若彼二家之自然无失者矣。原彼二家创斯体例,聿求情理,翳岂无由。竺国经律,本出西域梵书。白马[6]东来,华言译受,名讳秘密,例故不翻。若取波罗揭谛菩提萨哆之类,凡未及翻者,对音洛诵,初不辨其云何。至于叠文周匝,所谓无上妙觉,真实不虛等语,乃是循绎汉文,通其义意云尔,本质不如是也。使不周详复折,则言语尚不可通,况文理乎?至于官府文移,所以约束期会,敷政出治,苟无定式,则事必扰乱,莫知适从。是以字有隶书,文称刀笔。隶书取其简易,刀笔明其判决。文字重规叠矩,不可一字游移,如官曰官员,吏云吏典,田称田亩,房作房间,亦已不惮繁矣。至于钱谷则册明四柱,旧管一,新收二,开除三,见在四。刑名则勘叠三重,刑部三覆奏文俱重叠,此皆有似双钩,复而不厌。苟使才人饰以黼藻,文士加以琢雕,则施之有政,达于其事,必有窒碍而不可行者矣。嗟乎,所贵文章,贵乎如其事也。乃文士兴而事实亡,以为才不及乎?曷亦思彼竺国经律与夫官府文移,不必才者而后能也。所患知有文而不知所以为文,譬若画史徒善丹青而不必肖所图者之形象矣。

【注释】

[1]书体之一种,后汉蔡邕所作,其字笔画枯槁而中空。

[2]钟繇,字元常,魏人;王羲之,字逸少,晋人,子献之,字子敬,皆著名书家。(www.xing528.com)

[3]音缦(),墙壁之饰也。

[4]天竺,即印度也。

[5]力延切,音连(),繁絮也。

[6]汉明帝中郎将蔡愔等往西域求佛法,愔等至中天竺月氏国,奉佛像佛经等驮以白马,于永平十年回至洛阳。帝为建精舍,因名白马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