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道中:阐述周公、孔子对道的认识与实践仿佛原文章摘要见韩文

原道中:阐述周公、孔子对道的认识与实践仿佛原文章摘要见韩文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子尽周公之道而明其教于万世,夫子未尝自为说也。彼舍天下事物,人伦日用,而守六籍以言道,则固不可与言夫道矣。而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由君子观之,皆仁智之见而谓之,而非道之果若是易也。夫道因器而显,不因人而名也。自人有谓道者,而道始因人而异其名矣。人自率道而行,道非人之所能据而有也。夫道自形于三人居室,而大备于周公、孔子。至百家杂出而言道,而儒者不得不自尊其所出矣。[2]见韩文《原道》篇。

原道中:阐述周公、孔子对道的认识与实践仿佛原文章摘要见韩文

韩退之[1]曰:“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2]夫说长者,道之所由明;而说长者亦即道之所由晦也。夫子尽周公之道而明其教于万世,夫子未尝自为说也。表章六籍,存周公之旧典,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3]又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4]子所雅言,《诗》《书》执《礼》,[5]所谓明先王之道以导之也。非夫子推尊先王,意存谦牧而不自作也,夫子本无可作也。有德无位,即无制作之权;空言不可以教人,所谓“无征不信”也。教之为事,羲、轩以来,盖已有之。观《易大传》[6]之所称述,则知圣人即身示法,因事立教,而未尝于敷政出治之外,别有所谓教法也。虞廷之教,则有专官矣。司徒之所敬敷,典乐之所咨命,[7]以至学校之设,通于四代,[8]司成[9]师保之职,详于《周官》。然既列于有司,则肄业存于掌故;其所习者,修齐治平之道,而所师者,守官典法之人。治教无二,官师合一,岂有空言以存其私说哉?儒家者流,尊奉孔子,若将私为儒者之宗师,则亦不知孔子矣。孔子立人道之极,未可以谓立儒道之极也。儒也者,贤士不遇明良之盛,不得位而大行,于是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出于势之无可如何尔。人道所当为者,广矣大矣,岂当身皆无所遇,而必出于守先待后,不复涉于人世哉?学《易》原于羲画,不必同其卉服野处也;观《书》始于《虞典》,不必同其呼旻号泣也。[10]以为所处之境,各有不同也。然则学夫子者,岂曰屏弃事功,预期道不行而垂其教邪?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1]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后世服夫子之教者自六经,以谓六经载道之书也,而不知六经皆器也。《易》之为书,所以开物成务,掌于春官太卜,[12]则固有官守而列于掌故矣。《书》在外《史》,[13]《诗》领太师,[14]《礼》自宗伯,[15]乐有司成,[16]春秋各有国史。三代以前,《诗》《书》六艺,未尝不以教人,非如后世尊奉六经,别为儒学一门,而专称为载道之书者。盖以学者所习,不出官司典守,国家政教,而其为用,亦不出于人伦日用之常,是以但见其为不得不然之事耳,未尝别见所载之道也。夫子述六经以训后世,亦谓先圣先王之道不可见,六经即其器之可见者也。后人不见先王,当据可守之器,而思不可见之道,故表章先王政教,与夫官司典守以示人,而不自著为说,以致离器言道也。夫子自述《春秋》之所以作,则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17]则政教典章人伦日用之外,更无别出著述之道亦已明矣。秦人禁偶语《诗》《书》,而云欲学法令,以吏为师。[18]夫秦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耳;至云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则亦道器合一,而官师治教,未尝分歧为二之至理也。其后治学既分,不能合一,天也。官司守一时之掌故,经师传授受之章句,亦事之出于不得不然者也。然而历代相传,不废儒业,为其所守先王之道也。而儒家者流,守其六籍,[19]以谓是特载道之书耳。夫天下岂有离器言道,离形存影者哉?彼舍天下事物,人伦日用,而守六籍以言道,则固不可与言夫道矣。

《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20]道之所由隐也。夫见亦谓之,则固贤于日用不知矣。然而不知道而道存,见谓道而道亡。大道之隐也,不隐于庸愚,而隐于贤智之伦者,纷纷有见也。盖官师治教合,而天下聪明范于一,故即器存道,而人心无越思。官师治教分而聪明才智不入于范围,则一阴一阳入于受性之偏,而各以所见为固然,亦势也。夫礼司乐职,各守专官,虽有离娄[21]之明,师旷[22]之聪,不能不赴范而就律也。今云官守失传,而吾以道德明其教,则人人皆自以为道德矣。故夫子述而不作,而表章六艺,以存周公之旧典也,不敢舍器而言道也。而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庄生[23]譬之为耳目口鼻,司马谈[24]别之为六家,刘向[25]区之为九流,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26]天下者也。由君子观之,皆仁智之见而谓之,而非道之果若是易也。夫道因器而显,不因人而名也。自人有谓道者,而道始因人而异其名矣。仁见谓仁,智见谓智是也。人自率道而行,道非人之所能据而有也。自人各谓其道而各行其所谓,而道始得为人所有矣。墨者之道,许子[27]之道,其类皆是也。夫道自形于三人居室,而大备于周公、孔子。历圣未尝别以道名者,盖犹一门之内,不自标其姓氏也。至百家杂出而言道,而儒者不得不自尊其所出矣。一则曰尧、舜之道,再则曰周公、仲尼之道,故韩退之谓道与德为虚位也。夫道与德为虚位者,道与德之衰也。

【注释】

[1]韩愈,字退之,唐人,卒谥曰文。宋封为昌黎伯,世又称韩昌黎。

[2]见韩文《原道》篇。

[3]见《论语》。

[4]见《论语》。

[5]见《论语》。

[6]即《系辞传》。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引《系辞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之言为《易大传》。盖司马谈受《易》于杨何,何之属自著易传,故称孔子所著之《系辞传》为《大传》以别之。后人因称《系辞传》为《大传》。

[7]《书经·舜典》:舜命契作司徒,敬敷五教。又命夔典乐,教胄子。

[8]《礼记·王制》记四代之学:虞曰上庠下庠,夏曰东序西序,殷曰左学右学,周曰东胶虞庠。上庠、东序、右学、东胶,皆大学也,以养国老。下庠、西序、(右)〔左〕学、虞庠,皆小学也,以养庶老。

[9]司成,据郑康成说,即司徒之属师氏,掌以媺诏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之事。师氏、保氏,皆地官大司徒之属。

[10]《孟子》:“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

[11]见《系辞传》。

[12]《周官》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www.xing528.com)

[13]又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14]又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15]又春官,大宗伯掌吉凶宾嘉诸礼。《书经》亦称宗伯掌邦礼。

[16]按司成据郑康成说,即司徒之属师氏,但师氏未尝掌乐。《周官》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以乐德乐舞教国子,则司乐者实为大司乐,殆以其兼掌教育之事,故实斋先生遂误为司成欤?

[17]《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孔子语。

[18]《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四年,丞相李斯请烧诗书,若有学法令,以吏为师。从之。

[19]即六经。

[20]见《系辞传》。

[21]又作离朱,黄帝时人,古之明目者,能于百步外见秋毫之末。

[22]春秋时晋乐师,字子野,善辨声律。

[23]《庄子·天下》篇,论天下之治方术者,以为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能。

[24]司马谈,迁之父。六家,谓阴阳、儒、墨、名、法、道。

[25]刘向,字子政,汉之宗室。成帝时,为光禄大夫,建藏书之策,求遗书于天下,诏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九流,谓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6]治也。

[27]许行,战国楚人。为神农之言,主君民并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