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城子兴隆寺的历史碑刻与复建记录:光绪、康熙与乾隆年间的碑铭探讨

古城子兴隆寺的历史碑刻与复建记录:光绪、康熙与乾隆年间的碑铭探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城子兴隆寺碑铭古城子兴隆寺因多次复修所立碑铭多座,光绪三十四年《辽中县志》记载有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所立碑铭原文,因历史原因,石碑已经不存在。石碑刻于清同治八年岁次屠维大荒落荷月二十四日,为兴隆寺复建碑记。十五世孙常炜主持并出资于2014年11

古城子兴隆寺的历史碑刻与复建记录:光绪、康熙与乾隆年间的碑铭探讨

古城子兴隆寺碑铭

古城子兴隆寺因多次复修所立碑铭多座,光绪三十四年《辽中县志》记载有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所立碑铭原文,因历史原因,石碑已经不存在。现在有两座石碑保存完好整理如下。

1.清道光元年增修兴隆寺碑铭

古城子兴隆寺道光元年碑铭,发现于辽中区满都户镇古城子村兴隆寺古庙址。石碑高约1.65米,宽0.7米,厚0.45米,共359字。石碑刻于清道光元年岁次辛巳荷月丙戌日,为兴隆寺复建碑记。碑文石面高1.30米,宽0.4米,碑体四周雕龙画凤,做工精致,碑文清晰可见,碑文内容如下:

盛京奉天撫民分府界古城子興隆寺重建碑記(繁体)

昔者廬山既闢銀殿飛來漢觀初開王梁下凡由神異無籍經管然而龍宮象塔匪屬天成白馬青鸾皆緣人人力是我國初舊有之興隆寺傳至太師祖如喜時所募建佛庵工程雖未美修事業已有可觀是誠有鑒於康熙二十三年山西巡撫土克善所贈寺中之碑文也爰(馀)時日歲月屢更也代递傳相沿法守於時心存啟□志切開闢其間數十載之取用精宏□於募化者雖多亦成於自備者有半則崇觀而益壯生民自無不得衛矣此又有鑒於乾隆三十三年御前侍衛夏文耀等所贈師祖通成等之碑子也先師心凝暨師兄源庵等只祗承往訓克紹前徽雖補茸修備不慮無人而整飾莊嚴咸由自備故傳雖今時田園日益宮殿橫開直使宣尼出走無煩假蓋門人魏武行軍不必望梅前路由是修其未備補其殘缺則此持之久持之又久者謂非工固而然哉今而後惟碩立規者創始奉制者守成□于相傳未泯之迹世世守之勿替也可

大清道光元年歲次辛巳荷月丙戌日

附图:大清道光元年古城子兴隆寺重建碑记

同治八年增修兴隆寺碑铭

古城子兴隆寺同治八年碑铭,发现于满都户镇古城子村兴隆寺古庙址,石碑高约1.65米,宽0.7米,厚0.45米,共359字。石碑刻于清同治八年岁次屠维大荒落荷月二十四日,为兴隆寺复建碑记。碑文石面高1.3米,宽0.4米,碑体四周雕龙画凤,做工精致,可辨碑文内容如下:

重建興隆寺碑記

嘗思無所表雖美弗彰後無所紀雖盛弗傳此功之所以有待於也伏维我太祖如喜自浙江來到□邑爰宅於茲卜云其吉草創殿宇雖無俊雕之費卻有大啟之勢乾隆年間我師祖通成等□紹先訓不棄前功荒者闢□損者增之旧者修之新者作之宮殿巍峩誠可瞻仰矣後數年我師祖心凝氣重整廊廟另裝佛像工程浩大雖出於自偹者居多而由□募化者不少迨至嘉慶年間我三師祖源清經理有大方區畫無遺策問心無愧積銖□法佛殿重新佛像之英靈共仰梵□餘日梵□之往制如存居家有累茵之坐出門有連駟之騎不惟增輝於佛門寶亦不辱於鄉曲矣所謂閭山蒼蒼遼水洋洋之興隆山高水長從此香火不絕衣食長豐何莫非出於我三師祖賜也如無石碣以誌之恐世遠年湮其功遂泯然當日心力兼勞何能盡述畧記些須俾後有感於□文云爾

大清同治八年重建兴隆寺碑记

大清同治八年歲次屠維大荒落荷月二十四日甲子作□郡海邑

趙西清熏沭敬題

蒲河满族村祭祖祠碑铭

根据光绪三十四年《辽中县志》卷二十五中宗教记载,蒲河南村(现在已经淹没在珍珠湖里)建有关帝庙一座,这座关帝庙重建时立有功德碑。现遗存的两座公德碑,根据蒲河村资料记载是由当时蒲河村保长爱新觉罗吉全保留下来。碑高均1.6米,碑宽0.6米,碑四周雕刻着精致的莲花祥云,此两座碑现在立于蒲河满族村祭祖祠,其中一座碑座保存完整。两座碑的碑文区别除了所刻人名不一样,碑文正面正上方中间有一块半尺见方的光滑碑面,其中一座碑刻为“同垂不朽”,另一座碑刻为“万古流芳”,碑上所刻近百人的名字和所捐赠建庙的金额,部分名字依稀可辨,碑铭落于清咸丰九年岁次五月十三日。

同垂不朽功德碑

万古流芳功德碑

2.郭络罗氏马察地方前鸭鸡房支脉祖碑

郭络罗氏马察地方前鸭鸡房支脉祖碑形制:

米灰泛暖色花岗岩材质,多含石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古朴庄严。(www.xing528.com)

正面碑帽上有“永垂不朽”字样,隶体大字,碑帽与碑缘装饰有祥云图案,碑的正文为楷书,有些字迹已经残缺,尤为右侧,碑座尚未发掘。

碑体总高1.5米(不含碑座),其中碑身高0.99米,碑帽高0.51米,碑身宽0.57米,碑帽宽0.6米,碑身厚0.2米,碑帽厚0.23米。

发掘时碑文实况:

立碑时间:“大清乾隆在柔兆月既生魄立。”

中榜:“清故显。考,郭理,妣,张氏,之墓。”

立碑人:“富,岱,誌。”

碑背面:“艮山坤。”

碑考释文

立碑时间:“大清乾隆岁在柔兆敦牂林锺月既生魄立。”即“大清乾隆年丙午(乾隆五十一年即1786年)六月既生魄(指上弦月到月望的一段时间,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望,农历每月十五日)立”。中榜:“清故考赠显。考,郭(待考)讳理,妣,张氏,之墓。”

立碑人:“富,岱誌。”

碑背面:指西南东北方向,表明该碑最初立时为此朝向。

来历:

清初勃兴东土之时,始祖武色系郭络罗氏(满洲老姓),满洲天聪来归,后随龙入京,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原任八品,后任云麾使(京武职正四品銮仪卫署官)。其子永保原任员外郎

始祖武色之父色赫理镶黄旗包衣,系郭络罗氏马察(今吉林省白山市)地方人,曾孙五十四现(指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九年,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其间)任笔帖式,来归不详。

嘉庆四年(1799)五世祖文升带六世祖被分任到成亲王(乾隆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封成亲王)府,正红旗包衣文泰佐领下三甲喇。约在嘉庆八年(1803)至道光初年之前,顺应时政,被任派庄头(赐名管领,俗称庄头,世袭罔替)经理,以清,而便结京。故六世祖四兄弟琳、琅、理、玥奉旨赴职,迁请祖碑,携眷出关,择风选水、设庄招佃、建房掘井、垦荒植林、兴建村镇。

因主业是饲养家禽鸭和鸡,故此就选定了当时水草肥美之地(今前鸭鸡房村),当时就有“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民谚。又有“倒背观音”等民谣,描述当时鸭鸡房地域,据本族老人们讲方圆有二三十平方千米。

根据族人保传下来的世系表(十四世孙奎保谱册和十三世孙全忠谱册)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国家图书馆旧地方志家谱馆临琼楼藏的《郭罗络氏各处地方远近世宗同谱使典》的记载,确认其碑为郭络罗氏马察地方前鸭鸡房支脉的祖碑无疑。

2007年4月2日,十五世孙长森倡导主持立本支始迁祖墓碑:之后本支十五世孙常炜筹划修谱。本支十五世孙长海、长绵在常炜倡导下,在本村外姓马振清家找到祖碑。十五世孙常炜主持并出资于2014年11月27日恭立祖碑。

附图

郭络罗氏马察地方前鸭鸡房支脉祖碑与拓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