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崖洞: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探索与历史

洪崖洞: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探索与历史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崖洞刚好在城墙下端,以地名为洞名也。正式将洪崖洞列为“巴渝十二景”者,则是河南卢氏县人王尔鉴,雍正八年进士,初官山东济宁州知州,乾隆十六年贬四川巴县知县。但王尔鉴虽遭下贬,却并未沉沦。即便是故址残骸,名士蓍英的遗韵也是令人咀嚼不尽的。据此,王尔鉴将旧传巴渝八景汰三增七,共为十二景,并各为小记。王尔鉴所作《洪崖滴翠》一首,流传至今: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

洪崖洞: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探索与历史

关于洪崖洞,清代以前无人记述。

最先注目洪崖洞者,系巴县乡贤刘慈,此公乃康熙四十一年举人,留下了第一首以《洪崖洞》为题的诗作:

华阳纪胜曾略闻,古洞寻幽尚未穷。

怪石纵横看作虎,枯藤屈曲挂如虹。

崖悬瀑布飞晴雪,柳浣沙堤系泊篷。

仰面千家临画堞,荡胸半岭入苍穹。

地偏市远尘难至,桥转溪回路忽通。

石拥神龙争见跃,天开鬼斧辟鸿濛。

滴珠泉涌洪崖下,更洗亭欹冷翠中。

宝盖飞扬来宾客,云车飘渺接仙翁。

胜游杂遝有时尽,此地萧条万古空。

惟有嘉陵江色在,一湾斜带夕阳红

原来,在康熙四十六年间,巴县始设城内二十九坊,附城廓十五厢,今沧白路一带即为昔日之洪崖坊,城墙外为洪崖厢。洪崖洞刚好在城墙下端,以地名为洞名也。

正式将洪崖洞列为“巴渝十二景”者,则是河南卢氏县人王尔鉴,雍正八年进士,初官山东济宁州知州,乾隆十六年贬四川巴县知县。(www.xing528.com)

以文人学者身份而从政者,鲜有不沉溺政潮,颓然以终者。但王尔鉴虽遭下贬,却并未沉沦。他在办公之余征文考献,晨夕把卷,追述掌故,创修了《巴县志》,即重庆最早最详细的地方志,给后人留下宝贵文献

其《志》载:“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覆以巨石,其下嵌空,飞瀑时至,亦名滴水崖。有元丰时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嘉泰中,成绘于中起吏隐亭,洪偲又起轻红亭焉。”

吏隐亭、轻红亭故老亦未见到,只能凭想象去猜测这两处名亭的模样。那迎客的大致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一溜长廊,外加红色的窈窕楹柱,一直通往洞前。上面用灰瓦遮翳,以避风雨,两旁搁置条凳,供行人歇息。而倚崖筑堂,面北五楹,窗明几净,更宜谈艺会文。亭外,溪流如飞天坠花,溅人衣裳,虹影款款,近得可以触摸。

王尔鉴《小记》曰:“洪崖洞在洪崖厢,悬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数百人,上刻‘洪崖洞’三大篆字,诗数章,漫灭不可读。城内诸水,逾堞抹崖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为小池入江。石台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至若渔舟唱晚,响答崖音,又空色之别趣也。”

由此看来,飞瀑时至的洪崖洞是很有些景色的,纸盐河街上曾走过许多诗人,苏东坡、黄庭坚联袂而去,任仲仪行吟而来。即便是故址残骸,名士蓍英的遗韵也是令人咀嚼不尽的。

据此,王尔鉴将旧传巴渝八景汰三增七,共为十二景,并各为小记。后跋云:“洪崖滴翠一景,看似无著,而碧苔映水,俯嵌江波夕照,飞霞倒明崖溜,亦未可意为更换。至孔殿秋香,桂盛也,何地无桂?觉林晓钟,清远也,何地无钟?北镇金沙,形胜也,渝州襟带江上,处处沙明日衬,何取一隅之形。余故以字水宵灯、缙岭云霞、歌乐灵音三景易之。更有海棠烟雨、华蓥雪霁、云篆风清、桶井峡猿,皆别具幽趣,空灵不著色相,遂并增为十二景。噫,血水之灵,其许我乎?于是新旧略加颠次,而各为之记。”

王尔鉴所作《洪崖滴翠》一首,流传至今:

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

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

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

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

稍后又有定远知县周绍缙、奉节知县姜会照、举人周开丰、川东道张九镒、重庆知府王梦庚诸公,均咏《巴渝十二景》,内包含《洪崖滴翠》。

就这样,洪崖洞得以传名,凡文人骚客过渝必游此地,且多有唱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