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崖洞:重庆古老的诗情画意之地

洪崖洞:重庆古老的诗情画意之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重庆原有许多诗情画意的所在,洪崖洞便是其中之一。初见洪崖洞,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经意间,一头扎入了洪崖洞。就在这时,洪崖洞映入我的眼帘。洪崖洞洞口宽敞,约有两人高,左右有条石砌成的石柱,洞内没有作任何修整,石壁犬牙交错。而洪崖洞呢,历经风风雨雨,遍缀苔藓横披老藤,显得更加衰败。于是深入史料,居然有所得,多少了解到洪崖洞的由来,可供谈资。

洪崖洞:重庆古老的诗情画意之地

老重庆原有许多诗情画意的所在,洪崖洞便是其中之一。它曾是山城的一张名片,名列巴渝十二景。然而多年来,它遍坡的绿色被分割成一碟碟小菜,摆在次要的位置,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也被钢筋混凝土的阴影遮去了旧日的容貌。

初见洪崖洞,是在20世纪60年代。

那时我还就读于渝中区西来寺小学,正处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顽皮期。放学后既无狗可屠,亦无老鸦窝可掏,便相约同学走街串巷,寻找新奇。不经意间,一头扎入了洪崖洞。

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我和小伙伴连蹦带跳,从沧白路边的台阶直冲而下,钻进一条临江的巷道,迎面而来的却是难以名状的贫困。

这里说是一条街,两旁也确有房屋,但那街道上铺的青石板已被磨出几道凹槽,而那所谓的房屋不过是竹竿、篾席搭建的棚屋。每间屋中都飘散出一股霉臭味,门前屋后囤积着准备送往废品收购站的废纸、酒瓶、牙膏皮、猪骨头和烂布襟襟,那是住户们赖以维生的宝贝。几个老头子、老太太咳着呛着,用不停发颤的手忙着糊火柴盒,他们一天的温饱系之于兹。这种景象与我们在教科书上读到的课文可是大相径庭。

洪崖洞旧照

我后来才知道,那条街叫纸盐河街,濒临镇江寺码头,那些住户大多是从农村里来的“盲流”,即流民,连户口也没有的。

但当时身为小孩子的我自是不关心这一切,向前走步过石板桥,两侧的丛竹绿意盎然,青葱滴翠,倔强的藤蔓,业已爬上高高的峭壁。就在这时,洪崖洞映入我的眼帘。那洞不在现今装点的地方,而是位于今嘉陵江索道站下面。

洪崖洞洞口宽敞,约有两人高,左右有条石砌成的石柱,洞内没有作任何修整,石壁犬牙交错。我们壮着胆前行了一段路,前方漆漆然暗深不测,洪崖本身犹如一扇大门,阻隔了市街上袭来的车嚣人声,四周岑寂,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唯有不知从何传来滴水声,响成一片无法阐释的心语。受不得惊吓,我们赶紧跑出洞来。(www.xing528.com)

说来也奇怪,正因为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大洞,后来我还来过多次。

到了暮春时候,便喜欢看那一坡明明暗暗的绿,使我想到变幻莫测的森林。

夏日的傍晚,一场豪雨过后暑气顿消,棚屋中的居民摆出桌椅,纳凉闲话。袒胸露腹的汉子,用篾巴扇挥赶着蠓蚊,吃苦耐劳的婆姨,拎着衣物在江边上用木棒锤打。

入秋,站在洪崖洞前望江,就见几艘帆船在嘉陵江中走着走着就不见了,一会儿又在长江那边露出来,只是船影已小了一半。

冬天江水浅,我们就可以花四分钱坐木划子过江去,然后原船返回来,让老师知道了可不得了。满江都是造纸厂排出的白色泡沫,像雪一样。

童年时光就如同不谙茶道的人品茶,还没咂出滋味,便倏然而去。“文化大革命”奄忽多年,在人们求生存的斗争中,洪崖洞早已被人们完全遗忘了。当我踏上工作岗位,没想到又回到这一带,再次睹洞,我已是辗转人生旅途,多了几分沧桑。而洪崖洞呢,历经风风雨雨,遍缀苔藓横披老藤,显得更加衰败。

后来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有机会接触历史老人和史料,对于在故纸上做一番凝视,颇有些想头。

清人徐大椿云:“一生哪有真闲日,百岁应多未了缘。”绝对的闲日,哪个朝代,哪个人都不可得。但若能忙里偷闲,或车船马上,或理发如厕,读它几页,日久,也能读成几本“闲书”。于是深入史料,居然有所得,多少了解到洪崖洞的由来,可供谈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