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已发表资料初步统计,重庆地区出土有摇钱树座的墓葬共38座,合计出土摇钱树座45件[1],除2005年丰都屋背后包包墓群M14:44[2]为石质外,其余均为陶质。按照不同形态,可大致分为四类。
甲类:19件。总体呈上小下大的覆斗状,横截面呈梯形。以2001年丰都槽房沟M9:39[3]为例,泥质黄褐陶,平面呈方形,覆斗状,顶斜面有“延光四年”纪年,边长28、高15.1厘米。
乙类:21件。总体呈上小下大的覆钟型,中空,有合范痕迹。以2001年奉节赵家湾M5:46[4]为例,泥质橙黄陶,纹饰分栏设为三层,底部第一层饰卷草纹、菱形连线纹;第二层图像有两组,左面正中为西王母,宽袍广袖端坐于龙虎座上,座右为一跪坐侍者。右面似为赐药场景,其中左侧一人上身前倾,左手上举,右手前伸;右侧一人长跪于地,头仰朝左侧人,右手前臂抬起;第三层雕刻立体的泥塑卷角羊,羊腹贴于座顶,四肢踞于第二、三层的隔栏上。羊的身躯壮硕,前腿生翼,背上有鞍,鞍上跨坐一人,双手抱持一柱。羊的腹下雕刻虎吃旱魃的形象。树座底部长径36.4厘米、短径27.6厘米、高38.6厘米。
甲类摇钱树座(01丰瓦M9:39)
乙类摇钱树座(05奉赵M5:46)(www.xing528.com)
丙类:4件。总体圆雕单个辟邪或瑞兽,底部或有一长方形板。以2012年丰都汇南林口M2:77[5]为例。泥质灰陶,整体形象为辟邪绕柱,底座为近半圆形薄板。在底座中部偏前位置立一圆柱,柱贯通底板,中空,可嵌插摇钱树。辟邪昂首挺胸,头顾左方,双角竖立。底座前侧立一山形薄片桩,紧贴辟邪前胸向上,桩头伏卧一鸱鸮。辟邪右前肢踩踏于底板上;左前肢腾空,下以山形扁柱承托,爪趾呈弯钩状,臂上部的羽状长毛向后,呈卷云状;左后肢脚掌微抬,四爪前伸,下有一山形墩台支撑;右后肢向外斜踏底板。辟邪背部左侧有卷曲形羽,背上跽座一人,身着右衽长袍,拱手,广袖绕膝。辟邪臀部有一蟾蜍,头前伸,圆眼,弓背,鼓腹,作攀爬状。辟邪前肢下伸出一龙,龙首怒目,嘴大张,露齿;后肢下伸出一虎,伏于肢爪上,怒目,嘴大张,露齿,腮毛后张下垂。树座通长61厘米、宽42厘米、高61厘米。
丙类摇钱树座(12丰汇M2:77)
丁类:即其他类型,见有盘龙形(1985年忠县涂井M5:62)、多山形(忠县将军村M135:2)、三兽托举形(2007年忠县乌杨花灯坟M32:1)等,均为独例,在此不赘述。
重庆地区出土的摇钱树座年代范围为东汉中期至六朝,其中绝大多数为东汉晚期。其中甲类延续时间最长,从东汉中期到六朝均有出土;乙类出土数量最多,年代以东汉晚期到六朝为主;丙类4件树座年代亦为东汉晚期至六朝。丁类3件树座造型各异,根据其他随葬器物特征判定其年代仍在东汉中期到六朝这一大的时间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