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深入解析

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深入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第一阶段近一个月的调查测绘,至6月中旬,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养马城的平面布局、城垣分布及城门设置情况。衙门东南、中林岗西端、西门北部、墙沟大土与平安寨等城墙曲折转弯处,调查发现有板瓦及建筑夯土堆积,推测其上可能有敌楼类建筑。结合田家湾门、小东门发现的多条冲沟及淤积层分析,城址应主要利用垭口处的城门直接排水。

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深入解析

通过第一阶段近一个月的调查测绘,至6月中旬,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养马城的平面布局、城垣分布及城门设置情况。城址地处数个小山头围合而成的山间盆地中,城墙顺山脊蜿蜒而行,城门多设于山间垭口处。平面略呈不规整椭圆状,城圈通过绕经团山堡、平安寨、陈家坡、扁桶山、猫脑壳、豪高坡及中林岗的环山城墙闭合,长度近3500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衙门东南、中林岗西端、西门北部、墙沟大土与平安寨等城墙曲折转弯处,调查发现有板瓦及建筑夯土堆积,推测其上可能有敌楼类建筑。平安寨上另筑内墙一道,与外墙形成一个近三角形封闭区域,东西两角与主城墙相接处各开寨门一座。另在张家城门北侧发现一弧长形墩台类建筑,其余各段城墙未见马面、敌楼等附属建筑。

为掌握城墙形制结构,选择四处城垣自然断面进行清理揭露,以张家城门西侧剖面为例:该段城墙由内外包边石墙、女墙、顶部石板道路及内部夯土等几部分组成,墙基厚9.20米、顶部残宽7.20米、外墙残高4.40米。包边石墙以长方形条石错缝平砌,壁面倾斜度约72°。女墙利用外包边墙另筑竖直内墙而成,底厚1.52米,未见垛口。石板道路贴女墙铺就,残宽1.10米。墙内以黄褐色黏土夹石块夯筑,夯层密集达35层。从夯土情况看,其营造过程应是将山岩表面大体整平后,先于中部夯筑雏形土墙,后砌内外包边石墙,其间再次填土石夯筑,最后砌筑女墙、铺设顶部道路。

养马城平面及探方探沟分布图

张家城门段城墙(www.xing528.com)

城内调查发现三处遗迹分布较为密集区域,分别为豪高坡南部的衙门片区、张家城门内的观音殿片区及东门内民宅占压区,地表散见地袱石、柱础、墩台及板瓦、瓷片等。调查未发现窑址,但在衙门片区散见冶炼过程中形成的残铁块,推测城内可能存在小型冶铁或铁器加工作坊。路网方面,城垣顶部道路为环城主道,城内衙门至田家湾段为南部主道,当地俗称“长义大道”。东门至张家城门为中部主道,现仍为村民使用。城外出张家城门经桐梓湾可至高坪,出田家湾门经谢家坝可通海龙囤,出东门及月儿门绕扁桶山交汇后至校场坝。排水方面,仅在月儿门内发现一条暗沟,小东门南侧城墙中部发现一方形排水孔。结合田家湾门、小东门发现的多条冲沟及淤积层分析,城址应主要利用垭口处的城门直接排水。

在初步廓清城址布局的同时,我们失望地发现,发现的遗物极少,除了时代特征不明显的板瓦残块及晚近以来的缸胎硬陶片外,地表仅采集到数片龙泉青瓷、黑釉瓷片,曾抱以厚望的张家城门段城墙剖面甚至一件遗物也没出土。那么,城址始建年代到底是《通志》所载“唐末”还是平播战争的“明晚”?养马城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