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所撰《御札问蜀中旱歉画一回奏》中指出“䕫路最为荒瘠,号为刀耕火种之地。虽遇丰岁,民间犹不免食草木根实,又非潼川府路之比。今岁旱歉,如䕫州,每常米价止是钱引五道左右,今已是十道以上。内梁山军、广安军虽颇丰熟,又不通水路,止可瞻给本军。”和平年间尚且如此,何况战争时期。“川蜀之地,三分我有其二,所未附者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地削势弱,兵粮皆仰给东南,故死守以抗我师。”因此,单靠川东地区很难支撑抗蒙战争,必须依靠荆湖地区的米粮输入。“癸丑,以钱五百万命四川制司诣湖北籴运上峡入夔米五十万石。”同时,荆湖地区又依赖夔州所产食盐。因此川西残破后,夔州成为四川抗蒙战争的关键。而作为“控扼岩险,抚摩夔子之衿喉”的梁山军(县)地位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赤牛城的建立有利拱卫了万州与夔州,同时守住了西向入蜀道路的出口,使得来自荆湖地区的粮饷能相对于水路逆流而上更快地送抵嘉陵江中游的抗蒙前线。
“丁巳岁(1257),宪宗命(纽璘)将兵万人略地,自利州下白水,过大获山,出梁山军直抵夔门。戊午,还钓鱼山,引军欲会都元帅阿答胡等于成都。”
“(1259)诸王莫哥都复攻渠州礼义山,曳剌秃鲁雄攻巴州平梁山。”
“三年(1262),出开、达,战屡胜,擒知军范燮、统制魏兴、黄迪、陈子闰等。授文安开达忠万梁山等处招讨使。”同年,“(宋理宗)诏权知梁山军李鉴守城有功,带行合门宣赞舍人,就知梁山军。”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赤牛城防御方向主要来自北面,其防御体系也逐步完备,具备了成功抵御蒙军入侵的条件。(www.xing528.com)
1263年,杨文安进筑虎啸城,以困大良,后全汝楫失大良平,两城遂为蒙军所得。蒙军时出攻梁山、忠、万、开、达,使宋“民不得耕,兵不得解甲而卧,每饷渠,竭数郡兵护送,死战两城之下始克入。”由于宋蒙战线逐渐东移,梁山面临了更多地战争冲击,这一时期赤牛城的防御方向兼有西面来敌。
1273年,襄阳、樊城为元军所占后,四川地区宋军防御形势急转直下。在如此不利的大环境下,梁山军民仍然凭借赤牛城的防御体系取得了重要的守城胜利。1275年,“文安寻遣其兄子应之,往招都胜、茂竹、广福三城,自将大军,以为声援,皆降之。秋七月,兵至乐胜城,宋将蒲济川降。进攻梁山,宋将袁世安坚守。文安焚其外城,梁山军恃忠胜军为固,力攻拔之,杀守将王智,擒部辖景福,围梁山四十日,世安随方备御,竟不降。”由于师老兵疲,加之宋军守将防备严整,随后元军进攻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皆无功而返。
1276年二月,宋廷“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诏谕郡县使降。”极大地摧毁了大宋境内的抵抗决心。六月,梁山军袁世安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