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者称谓对应的社会地位变化解析

医者称谓对应的社会地位变化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料记载,唐代巫医的地位仍十分低下,民间流传的俗语说:“床上看到的医生,床下看是狗”。意思是人们患病在床时将看病的人当作医生,病愈下床后就将看病的人看成一条狗。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唐代置学习医,故有了“医生”之称。直到近代,医生才成为从医业者的通称。太医院有大夫专称。后来有学医者以读陈亚“药诗”为乐事,他身兼的官位“郎中”也渐渐成为医师或卖药兼治病人的代称。

医者称谓对应的社会地位变化解析

中医在发展初期,治病救人的医术与当时的巫术总是纠缠在一起,分不清什么为医,什么是巫,医与巫往往合称为“巫医”;因此,“医”字的繁体就含有“巫”字。据史料记载,唐代巫医的地位仍十分低下,民间流传的俗语说:“床上看到的医生,床下看是狗”。意思是人们患病在床时将看病的人当作医生,病愈下床后就将看病的人看成一条狗。“三教九流”一般是对古代职业的泛称,大多是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往往含有贬义。“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医乃中九流,比士、农、工、商下一等,地位不高。

宋以前,对医师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是根据具体的专科来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医生”一词,始见于《大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即指学习医学的人。唐代置学习医,故有了“医生”之称。在宋代,部分长期为皇室治病的御医因为医术高超,得到了皇帝额外的封赏,人们为示尊重,就逐渐称有医道的巫医为郎中或大夫,郎中或大夫最终替代了巫医的称呼而成了职业名称。其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黄河以北习惯称医师为“大夫”,而黄河以南又大多称医师为“郎中”,相沿至今。直到近代,医生才成为从医业者的通称。

大夫本是官阶名,先秦时就有设置,秦汉以降续之,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也称大夫。太医院有大夫专称。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师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www.xing528.com)

郎中本也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由于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到了宋代,郎中就作为医师的尊称了。据传,宋代有位身兼“郎中”官位的御医叫陈亚,此人医术高明,深得皇帝赏识。他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如收入《全宋词》的“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但看车前牛岭上,十家皮没五家皮”等。这些“药诗”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将前胡、半夏、车前、五加皮等中药名糅入诗中,而不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后来有学医者以读陈亚“药诗”为乐事,他身兼的官位“郎中”也渐渐成为医师或卖药兼治病人的代称。如宋代洪迈《夷坚支甲志·杜郎中驴》记载:“杜泾郎中,河府荥河县上原村人也。世为医,赀业稍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