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反思,笔者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彻底走出自恋、自闭的小天地,必须真正实现与生活和生命的对接,必须走生活化语文教学之路。所谓与生活对接,就是要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即情境、语境、意境、主旨、意图之类)和生活情理对接,不仅对接,还必须领着学生深入进去体验、感受、思考、思辨、探究、感悟等。所谓与学生的生命对接,就是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积淀、素养等对接,并且还要充分地加以激发、调动、导引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感悟到文章为什么要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缘由;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充分关注到来自现实生活和学生生命的种种有益于语文教与学的因素;这样,我们的语文训练才有可能会充盈着生活智慧、生命体验和心灵震颤;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可能从课本和教室的小天地里彻底解放出来,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遗憾的是,由于受理解和认识不甚统一、课堂教学快节奏和大容量、人文教育泛化、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制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还远未深入人心并形成理想的气候。
可喜的是,洪宗礼的“渗透说”早就体现了其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为语文教学走生活化之路指明了方向。请看它的三个关键点:其一,语文学科内部各要素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其二,语文学科与其他相邻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其三,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也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洪宗礼反复强调的是“渗透”,但这诸因素相互渗透的观点不也正是“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和生命对接”这一理念的精神内核吗?事实上,语文学科内部的诸要素也好,与其他相邻学科、与社会生活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也罢,这些都不能直接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更不会直接升华为思想、精神、境界、人格。要想让这方方面面的要素“鲜活”起来,融为一体,都朝着学生“学文立人”这个核心发力,那就必须要有学生生命、情感、心灵的深度参与,就必须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以及学生深入品读、观察、体验、感受、思考、思辨、探究和感悟。所以,洪宗礼那里的“渗透”绝非呆板、机械的渗透,更不是拒绝学生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无机”渗透,而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有机化、生命化、生活化的渗透。(www.xing528.com)
所以,对于洪宗礼的“渗透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深刻而全面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坚定不移地在教学实践中多环节、多渠道地加以落实和弘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