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从教文立人的课程价值高度来看,课标的这种理念无疑是正确的,是很符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对人才需求的大趋势的。关键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教学”实践中,教师究竟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具体又该怎样从实际出发,因学生而异、灵活高效地落实好新课标的精神。
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不满,就急走偏锋,主张实施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这种非指示性语文教学呈献给我们的课堂形态是:学生完全“独立”地与课文及作者进行对话,教师不要拟设什么“学习目标”,也不要预设课堂问题,以避免牵制、干预、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课文学习中的问题,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去探究和解决。其理由是:只有这样做,问题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才真正是学生自己;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是文本学习的一个平等参与者,其对课文的认知和结论也只能代表教师本人。实事求是地讲,目前,这种“非指示性”的提法和做法的确很新鲜、时髦,也很惹一些新潮者关注并表演。但是,我们还是要冷静地指出,这种貌似如何尊重学生,如何平等对话、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提法与做法,恐怕也该是另一种“目中无人”。首先,没有顾及学生能力、素质、个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其次,没有关注到学生对教师科学、灵活、适度的“引导”的合理需求;再次,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高效学习语文的实际需求。说得严重一点,对学生未来运用“语文”发展和提升自己,创造美好生活,为社会做贡献,享受高质量的人生而言,这似乎也该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笔者认为,要想纠正目前这些新锐、激进倾向,矫正语文课堂教学这种跑偏的现状,实实在在地为新课改做点有益的事,我们还是应用心地到洪宗礼的“导学说”那里去寻找智慧和出路。(www.xing528.com)
洪宗礼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师生双方交往的过程。对此,他还具体地强调,“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但洪宗礼又强调,教师的“教”始终是学生转化的外因,学生才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要服务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的个性发展。只有把教师的“导”高质量地落实到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上,我们才有可能科学、高效地实现教文立人的语文教育目标。所以,笔者坚定地认为,语文新课改要想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确保语文教学的健康、高效,就必须始终坚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将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和生生讨论、探究等都置于教师科学、睿智的“导引”之下,以确保语文教学的科学、有序、健康和高效。这一点,不仅一线教师要时刻牢记并坚守,而且课标制定者、教材编写者、语文教育研究者等恐怕也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真对待。不仅如此,还要突破教学层面上升到教育的高度来认识,教师主导学生“学文”,同样也是在铸魂立人,还会使“学文”和“立人”更科学、有序、健康和高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明确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无疑是在教育政策的层面确保了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定位,对语文新课改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