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宗礼“五说”之中的“导学说”反复强调,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过于生硬地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不能使他们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但是他始终认为,教师必须“明确‘导’的方向,讲究‘导’的质量,提高‘导’的艺术,注重‘导’的效果”,以便使自己的“导”更能充分、到位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使其能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如此,还要在学生学习上逐渐自立的同时,使他们的学力、能力、智力都能得到同步发展,从而在个性上、意志上、人格上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如果离开了教师合理的“导”,学生的主动就会成为盲动,结果反而会导致教与学的无序和低效。说到底,要想处理好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对矛盾,确保语文教学的本真、合理、有序、健康和有实效,就必须首先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思考感悟、合作探究、思辨讨论等都置于教师科学、睿智的“导引”之下。具体来讲,就是要变“填鸭式”为“诱导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暗示,不断启动学生的学习动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真正把教师的主导性落实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上。
如果把语文教学看作整体,那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两者应该都是主体。当然,教师应始终是“导”的主体,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无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则应该始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是他们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浅知到深知,从认知到理解、运用等种种转化的依据。如果教师的“导”成了生硬的牵引甚或控制,就会使学生这个主体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学习中呈消极应付状态;如果学生的“学”成了自主架空或远离文本地跟着感觉走,这不仅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不作为,同样也会使学生丧失其学习和探究的正能量,也就根本谈不上其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了。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使“导”与“学”双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达到辩证、和谐、完美的统一。(www.xing528.com)
可见,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师生双方交往的过程,因而必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双主体合力,努力实现课本、教师、学生三者完美、和谐的结合,做到和谐共生。洪氏语文“教育链”就是对“双主”的坚定捍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