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洪宗礼的“五说”教育观,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如下一些要点:
第一,工具性与思想性是辩证统一的。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表”,思想内容是“里”。两者始终存在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之中。思想必须也只有借助语言文字才能表达,语言文字离开了思想也便成了空壳,因而语文课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是应有之义,而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则如一块硬币的两面,工具性与思想性是对立的统一,它们始终附在“一张皮”上。语文教材是以一篇篇范文为主体的,语文训练是以范文为凭借的。这些范文不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文字符号,而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因此,学生在语文课上就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而且同时接受思想教育、精神陶冶,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社会和自然方面的知识。这就是所谓文与道的统一,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工具性与思想性(或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确认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只有确立了这一点,才能客观地认识语文教学的性质、功能、目标和任务。不管语文教学的内容如何纷繁复杂,作为语言文字,它毕竟是基本工具。为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本务,努力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运用语文的习惯,掌握终身受用的语文工具,为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因文解道,因文悟道,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文教育、自然与社会方面的知识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社会自然常识。但是思想教育、文学教育、知识教育,只能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进行,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社会自然常识课。
第三,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工具必须通过自己的历练。由于所有工具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掌握,这就决定了只有经过不同语境的反复的技能训练,语言运用才能达到熟练、牢固乃至巧妙的程度,才能转化成语言习惯,成为语言直觉。因此,语文教学不应当只满足于语言的认知、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还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要强化语文训练,且以训练为中介,促进知识向能力、素养转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www.xing528.com)
此外,语言承载人类文化,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还必须重视语文学科拥有的文化价值,并注重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发掘这一文化价值,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上述几点,不仅构成了洪宗礼语文“教育链”思想的理论支柱、“五说”教育观的重要内容,更体现在洪宗礼“双引”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理念中。因此,笔者认为,洪氏语文“教育链”不仅揭示了语文和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规律,更是对这一本质规律的归真坚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