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祥
五年前,旭午老师曾请我给他的书写序,当时因实在太忙而推辞了,心里一直觉得像欠下一笔债似的。大约半年前,旭午老师又讲,他要出一本研究“洪氏语文”的书,嘱我无论多忙也要写个序给他。前两天他果真发来新著《品读洪宗礼》的电子稿。拜读了这本近二十万字的书稿,我由衷地佩服旭午老师学习研究“洪氏语文”的钻研精神,同时也让我回忆起与洪先生在一起的一幕幕往事。
我第一次见到洪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大约是1984年冬,当时我在江苏省兴化中学任教。当时兴化中学的语文学科带头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我中学时的老师柳印生先生参与洪先生主编的《“单元合成型”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实验课本·语文》的编写工作,曾命我去泰州中学送交他写的一份稿子并代他参会。印象中洪先生平易近人,声如洪钟,但身体状况似乎不是太好,当时我亲见他服下几粒药片后才做报告的。
这么多年来,与洪先生当面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印象较深的还有以下几次。
2000年11月,洪先生和我都去兴化中学参加柳印生先生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大面积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的结项工作。其间,洪先生赠送我一套他和柳士镇先生主编的“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我回赠了自己主编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请他指正。
2001年12月,我应欧阳汝颖博士的邀请赴香港大学访学并出席在香港城市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洪先生也出席这次会议并做了题为《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科学体系的探索》的报告。洪先生与任范洪先生一道听了我做的题为《关于“语文”与“语文教育”的几个问题》的发言,并一起合影。
2002年8月,扬州大学承办江苏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初中语文师资培训班,我请洪先生来扬州为学员做关于新课程的辅导报告。洪先生冒着大雨赶到会场,给老师们介绍了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并送给所有与会老师每人一本新出版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报告结束后,饭都没吃,洪先生又冒雨匆匆赶回泰州。
2008年4月,根据我大学时的老师、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的提议,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和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联合举办,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的“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首届语文教学扬州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扬州中学举行,由我主持大会。会上,大病初愈的洪先生动情地说了一番话:“到这里来讲话,实在是勉为其难的,但这次会议又是非来不可的。我刚才跟顾先生讲,你要我做的事情,我从来是呼之即来的,赴汤蹈火也要来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次会议是纪念叶圣陶先生的会议……我必须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是《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大概是打倒‘四人帮’之后几年,《中学语文教学》刚创刊,在头版头栏发了我好几篇文章,对我做特级教师是有力的支撑,所以《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主办的活动不来参加,也说不过去。”对此,我至今记忆犹新。
2008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江苏省教育厅、泰州市人民政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在江苏省泰州中学召开“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我应邀出席会议,在会上做了题为《“民族意识”与“全球视野”的交融——洪宗礼的道路与语文教育的方向》的发言,并就发言内容与洪先生做了交流。会后,根据发言整理的文章先是在湖北《中学语文》杂志发表,后又收入袁振国教授主编的《这就是教育家——品读洪宗礼》一书。
2012年3月,在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江苏省靖江中学承办的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我与参会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洪先生在会上做的题为《用爱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十种境界》的报告。洪先生的报告又一次给所有与会者以启迪。
2017年2月,因我的研究生邵红艳撰写题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史研究》的硕士论文,我带着几个研究生去泰州采访洪先生。洪先生不顾劳累,和我们交谈了两个多小时,又带我们参观了江苏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办公室。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办公室极其简陋,竟然是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修建的居民楼内的两套民居直接改造的,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是在这里诞生并走向全国的。
2017年11月,我主持的扬州市第三期“领雁工程”暨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举行“与大师对话”活动,特邀80高龄的洪先生给学员做报告。洪先生首先用一个精妙的比喻回答了“为什么我能走到今天”的问题——他把其语文人生比作一个圆,圆上的每个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而他永远走在起点上。接着,他结合一生的教学与研究,谈了对语文教育的四个感悟——学、思、行、爱。学,贵在不知足常乐,他强调真正的学习并不局限于书本,更不局限于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都应该是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涉猎的。思,要求教师要有独立的人格,对层出不穷的语文教学新思潮做到冷静对待、理性分析。行,指知易而行难,知难更要克难。“拼(命)、挤(时间)、律(己)”是他赠予大家的三字箴言。最重要的是爱,爱学生,更要爱语文。当他说出“爱语文甚于爱生命”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会后,洪先生私下跟我说,这是他2016年大病后第一次走出泰州。洪先生如此关心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教师培训工作,让我再次深受教育,也让我再次深深感动。
最近一次见到洪先生是2018年6月,我陪扬州大学文学院顾松明书记和陈军院长去泰州看望洪先生,向他汇报准备在纪念扬州大学实施中文本科教育60周年之际设立“洪宗礼班”一事。洪先生对扬州大学中文本科教育及语文教育学科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挥毫题写了“母校之光”四个大字,并为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题写了所名。(www.xing528.com)
我认为,洪先生是一个奇迹。这首先是因为洪先生几十年来战胜种种疾病的折磨还顽强地活着。特别是他68岁动手术的那一次,住院108天,输入体内的血液达9000多毫升,已是一个正常人血液总量的一倍,真的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洪先生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真的是普通中学语文教师难以企及的。在长期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构建语文“教育链”的理论,总结出了工具说、导学说、学思同步说、渗透说、端点说“五说”教育观以及“双引”教学法。不仅如此,他还主编了经国家审定通过的三套推荐全国使用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0余县(市、区)使用,历经30多年,印行达1.4亿册;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主编国家重点图书10卷本《母语教材研究》;出版《写作与辩证思维》等专著20多部、文集6卷,创造了人生与事业的奇迹。
洪先生的奇迹,可能有许多的形成原因。比如,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领导的支持、团队的合作,等等。但我猜想,洪先生对母语教育的挚爱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洪先生从教50多年,在母语教学、研究母语教育的过程中,塑造了一代代学生,也成就了他自己。正如他所说,“我一生挚爱母语,亲近母语,探究母语,弘扬母语,钟情于母语教育”,“在母语中觉醒,在母语中感动,在母语中陶醉,在母语中成长发展,正是中华儿女坚定的教育信仰,也是人们对母语教育的价值追求”,“母语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塑人,塑造人的个性、品格、意志和灵魂,提升人的语言文化素养。正是在塑人的过程中,教师也塑造了自我”。也许可以说,对母语教育的挚爱,就是洪先生如此旺盛生命力和如此骄人业绩的精神支柱;对母语教育的挚爱,视母语教育如同生命,以至母语教育与生命合而为一,生命即为母语教育而存在,母语教育即为生命的存在方式,“洪宗礼”即“洪氏语文”,“洪氏语文”即“洪宗礼”,就是洪先生奇迹的内在动力。
据我所知,自《语文教学通讯》1986年第3期刊载王铁源的《教改难,路在哪儿?——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一文以来,研究洪先生及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洪先生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可以说是多得难以准确统计。仅以洪先生及其语文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有扬州大学王昌雷的《洪宗礼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10)、华东师范大学罗国锋的《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0)、浙江师范大学程春玲的《在超越自我中前进——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专业成长研究》(2010)、西南大学张洪良的《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1)、北京师范大学刘宝金的《洪宗礼语文教学思想和方法探析》(2012)、山东师范大学宋瑶瑶的《洪宗礼语文教学智慧探析》(2013)、广西师范大学黄夏坚的《洪宗礼“双引”教学法研究》(2014)、扬州大学陈晨的《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6)等多篇,涉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已达数百篇之多。相关研究著作也有徐宗文与任范洪主编的《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潘纪平主编的《洪宗礼:语文教育之“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袁振国主编的《这就是教育家——品读洪宗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东缨著的《从教师到教育家——洪宗礼评传》(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的《洪宗礼与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倪文锦与成尚荣主编的《洪氏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等多部。
2008年7月,旭午老师受聘到江苏省泰州中学任教。听他讲,当年他就是洪先生的一位“铁杆粉丝”,竟从四川资阳“追星”追到了江苏泰州。此时,集洪先生50多年教育教学、教材编写、教育科研三大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的六卷本《洪宗礼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刚好出版。在洪先生身边工作,2012年又受聘为洪先生主持的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可谓集齐天时、地利、人和,这都为旭午老师学习与研究洪先生及其语文教育思想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旭午老师的新著《品读洪宗礼》,正是他近年来努力学习和研究“洪氏语文”的力作。
就内容而言,旭午老师的《品读洪宗礼》共分品读洪氏语文“教育链”、品读洪氏“五说”教育观、品读洪氏“双引”教学法、品读洪氏“三一”教材观、品读洪氏语文课堂教学、品读“洪氏语文”的归真引领价值、品读洪氏为师智慧与教育情怀七个板块。该书既涵盖了洪先生及其语文教育思想的方方面面,又有对“洪氏语文”微观的讨论、教例的点评等。特别是第五板块的10篇课例品析,我尤其看重。这与以往的专家评论和研究生论文不同,这是一位从教30余年的成熟语文教师对洪先生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品评与赏析。洪先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执教的珍贵镜头,积淀着洪先生数十年教学的经验与思考,经过旭午老师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的解读,愈发显现出智慧的光芒。洪宗礼之“链”、洪宗礼之“五说”、洪宗礼之“双引”,乃至洪宗礼之风采,在此化为课堂教学可模仿的范例、可操作的经典、可创新的起点。
就结构而言,旭午老师的《品读洪宗礼》这本书,散则独立成篇,篇旨明确,由一篇篇已发表的论文构成;合则互补成编,各不重复,可见他写作之初就有了通盘的考虑、周严的安排、精心的设计。
旭午老师这本书中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语文新课改不可绕越的一座路碑》。我认为,洪先生无疑是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一座路碑,相信旭午老师的新著对广大语文教师学习和弘扬洪先生的教艺、思想、精神和品格,获得职业认同、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对语文教学的返本归真、朴实有效、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旭午老师嘱我为这部书写序,书中的道理,读者诸君自可阅读,毋庸赘言。我于是写下上面的话,也祝旭午老师在“洪氏语文”学习和研究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就。
是为序。
2019年9月8日于扬州大学
(作者系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