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不同国家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角度、表述称谓、实践方式等方面都各有差异。研究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斯莱文(Slavin)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Johnson)兄弟俩认为,“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能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及他人的学习”。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将合作学习定义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红宇则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然后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以看出,虽然各学者对合作学习的内涵界定有所差别,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是共同的特征,合作学习要满足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交互、个体责任、合作技能这几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本书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取向,最终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被认为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这与它有着科学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分不开的。支撑合作学习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发展理论
来源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他认为,社会互动是个体发展的首要原因,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协商等方式,找到某个问题的共同观点与解决办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也是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的渊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认为,“人只能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社会经验知识,社会认知上的冲突导致的不平衡现象会激发个体认知的发展”。两个人的观点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强调学生在交互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
2.社会互赖理论
约翰逊兄弟提出了社会互赖理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他们明确指出,课堂中存在着合作这一目标结构,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个人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群体其他成员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合作紧密联系,也就是小组成员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讨论时,靠的是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表现提供动力。
3.精致理论(www.xing528.com)
认知学相关研究证明,如果信息要长久保存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人们必须要对信息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或精致。精致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向他人解释材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莱文(Levin)指出,“学习中的精致,指的是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如对一个讲座写小结或写纲要就是一个较好的学习辅助手段,因为这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重新组织,找出材料的要点”。
总的来说,这些理论都共同强调人在群体生活中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与他人建构的过程。只有与伙伴们一起,才能更好地发现与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也能满足学生被关注、被认同的心理需要。
(三)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梳理文献发现,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国内更多学者主要是围绕合作学习如何应用进行研究探索。我校一线教师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如下:
1.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刘燕在《中小学英语》中提出,合作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并从合作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文中指出,合作教学中采用的参照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了“均等机会”,实质上是面向了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全员性。而合作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的,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用,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手段,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教学的策略使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除此之外,合作教学不仅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顺应了教育社会化和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预示了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
2.合作学习的实践应用
刘燕利用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以2000级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的45名学生为实验目标,按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成绩、学生的性格、性别、身高等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7个6—8人异质小组,科学管理高中学生的课下英语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的做法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下学习中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以转化,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实验结果论证了该方法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