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从而造成了初中生对作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的现象。因此,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划分为一般性作文能力与专门性作文能力两个方面。从表面看来,初中生对作文学习不感兴趣、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自我效能感、在写作实践中存在形式主义,究其根本,这都是初中学生作文能力欠缺的表现。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观察、想象、联想、创新思维等心理能力有助于解决初中学生的写作困难。

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一)情感上的抵触心理

马斯洛提倡内在学习,主张依靠学生自发的、内在的驱动力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其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关注情感因素对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从而造成了初中生对作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的现象。

1.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相比于外在学习动机,内在的学习动机更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够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与实际写作能力的梯级提升过程,盲目追求优秀作文,过分强调应试学习,使得学生在写作学习中产生了“为老师而学”的错误学习观。

首先,学生的写作学习情绪消极,一到作文课便感到紧张、焦虑,对作文望而生畏。其次,学生参与作文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低沉。再者,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挫时往往也采取应付或逃避方式来解决,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与决心。由于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很多初中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2.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面临困难时,能积极排除消极情绪、坚定信念、更加努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关注自我表现,容易因外在因素而产生极度缺乏自信的现象。长此以往,有些学生渐渐产生了认为自己缺乏写作能力的观点,写作文时总是想着自己写作能力欠缺,一提笔就感到思维堵塞、内心焦虑,有时为了完成写作任务甚至采取抄袭、拼凑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获得优秀的成绩,不断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屡次失败的学习经历会使学生逐渐失去争取优秀的自信心与动力。当学生在写作学习中产生了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他们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至采取抵触学习的方式来避免失败。

(二)作文实践中的形式主义

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使学生乐于以作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获取高分,有些学生在写作中刻意迎合教师的好恶,罗列名句、过分追求深刻的主题、生涩地模仿优秀文章,使作文实践落入形式主义的漩涡。

1.堆叠名句,拼凑字数

在作文中引用名言、警句、诗词等,能够润色语言、增强说服力、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处引用名言警句更有吸引读者目光、增强读者阅读欲望的效果。因此,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大力提倡学生在作文中引用名言诗句,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以摘抄本的形式摘录名句格言,以便在写作中引用,甚至校园与教室也挂满了形式各样的名言警句牌。引用名言诗句固然可以给文章增色,但有些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出现了用力过猛的现象—全篇文章名句遍布,缺少完整的文章结构与思想情感。还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拼凑字数,甚至“就地取材”直接摘抄教室中的名言警句牌中的内容。这样以名句组合而成的文章,纵然气势磅礴,也是虚有其表,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2.言不由衷,缺少真情(www.xing528.com)

作文其实就是用笔写下自己要说的话,每个人都有各自想要说的话,只要是发自肺腑,即使平凡无奇也不要紧,如果为了追求高分而刻意追求深刻的立意、高大的主题,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不仅是强人所难,更是偏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

由于初中写作教学的偏颇,有些学生在作文实践中(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为了迎合部分教师的偏好以获取高分,甚至采取杜撰的方式有意地写一些思想主题深刻的文章。事实上,当代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学习生活紧张,他们的生活中少有挫折、鲜见苦难,生活于平淡之中却总说着那些超越不凡的“话”,这种为分数而编的文章所表达的也不会是学生的真情实感。

3.投机取巧,生搬硬套

为了在学校考试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个别教师会在平时的作文课中教学生一些投机取巧的作文方法—先准备好几篇自己平时的得意之作(或者是其他的优秀作文),考试时随机应变,根据试题要求临场改写。受上述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写作困难的学生为了完成日常的写作学习任务,常常会去参考优秀作文,或是以更改时间、地点、人物的方式套写一篇作文,或是以截取片段的方式组装成一篇文章。事先准备好备考作文的方式的确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作文中取得相对较高的作文分数,但这种应试主义的作文学习方式不仅无益于学生真实写作水平的提高,更容易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误入歧途。

(三)实际上欠缺基本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最强的学习能力。从它与一般能力的联系来看,它是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的综合训练成果。从它与语文能力的联系看,它是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最高的综合训练成果。

因此,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划分为一般性作文能力与专门性作文能力两个方面。从表面看来,初中生对作文学习不感兴趣、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自我效能感、在写作实践中存在形式主义,究其根本,这都是初中学生作文能力欠缺的表现。

1.忽视一般性作文能力

一般性作文能力是指参与写作过程的相关心理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也需要一般心理能力的参与。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观察、想象、联想、创新思维等心理能力有助于解决初中学生的写作困难。细心的观察能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到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能够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创造性思维则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创作出优秀的文章。作文源于生活,初中学生不缺乏生活,却总是在提笔时感到无话可说。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于成年人,智力水平也已趋向成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观察、想象、联想、创新思维等能力,但不知道如何将写作与日常观察相结合,不善于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2.缺乏专门性作文能力

专门性作文能力是指参与写作过程的相关语文能力,如审题能力、选材能力、构思立意能力、谋篇布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修改加工能力等。专门性作文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长期以来,培养学生的专门性作文能力一直是各个学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重点。然而,初中学生依然感到写作困难,即使“有话可说”,却依然不知道“从何说起”。审题时无法把握重点,弄不清出题者的真正意图,如镇江2013年中考作文题《那句令我心动的潜台词》,结合材料来看,这个作文题目的侧重点是在“潜台词”,而一些学生却围绕“令我心动”展开作文,这显然偏离题意。选材时不是感到“没什么好写”,就是觉得“可写的太多,不知道怎么选择”。立意时一味地追求文章的“思想高度”,甚至为立意高远而胡编乱造,缺少与青少年生活相衬的喜怒哀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