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自己设计作文教学课。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为主要任务。然而,个别初中教师在设定作文教学目标时存在很多欠合理的现象。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的作文教学任务已经有了明确阐释,关于初中写作教学改革也已经是语文学界常谈不新的话题,然而实际的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并不喜人——存在教学目标盲目、作文命题随意、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机械化、评价标准过于功利化等问题。

(一)结合学生实际不甚准确

当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方法缺乏恰当的指导,脱离学生的心理实际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青春期,在思维能力上已经接近于成年人,他们追求自我、彰显个性、崇尚独立,且对他人的依赖性明显减少。然而,由于个体发展的不成熟,初中阶段的学生同时也存在易偏执、易轻率、易犹豫不决等心理特征。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准确而恰当的引导仍然是初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熟知的初中语文作文课通常是这样的:第一节课教师先给出命题,然后稍做解题,有时也会给出一篇范文;第二节课全部交给学生进行写作,课后由教师独自进行批阅。写作教学过程主要有审题指导、选材指导、立意指导、谋篇布局指导、批改指导、讲评指导等,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写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在上述作文教学模式中,写作指导主要体现在辅助解题与简单的范文展示环节,这种单一而机械,欠缺“质”“量”的指导方式不仅未关照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易禁锢学生的思维空间,造成学生的写作困境。

2.作文命题随意,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语文教科书通常是以单元为单位设置作文课,但仅仅按照教材设置开展作文教学显然达不到正常的写作教学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自己设计作文教学课。但是个别教师在设计作文课时显得十分草率,有些作文命题甚至是教师在课前随意想出的。例如,某教师在春节过后布置了《春节趣事》的作文题目,表面看来这个命题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但不是每个学生春节期间都遇到了有趣的事。如此看来,这个命题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其实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以《_____的事》为题,不仅能够达到训练学生叙事能力的目的,也能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留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3.评价标准过高,超出课程标准实际

个别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为学生设定的作文评价标准往往过高—作文评语多批评而少表扬、正面的示范作文永远都是优秀作文,作文评分也少给高分,必须文采斐然才配获得高分。例如,某教师给一初中生作文做如下评语:选材平淡无奇,缺乏新意,难以深刻地反映生活真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四学段写作目标有如下表述:“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为主要任务。教师“有新意”“深刻”的选材标准对初中生而言缺乏合理性,将“主题深刻”“表达富有创意”的“优秀作文”评价标准作为所有学生作文评价尺度的评价方式超出了新课标对初中生作文能力要求的实际。

(二)教学目标欠合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调控和评价的作用,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然而,个别初中教师在设定作文教学目标时存在很多欠合理的现象。

1.缺乏目标意识,淡化写作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www.xing528.com)

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仅能保障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不同,缺少系统完整的专门教材,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自己设计教学。因此,有些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常常在课前不备课、命题随性出,教学环节也是随意推进,想到哪就教到哪。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好比是没有缰绳的野马,想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切实际的。

2.目标过大,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清晰、易于实施。例如,某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写人能力时设定了“通过学习,懂得观察,学会写人”的教学目标。写人的具体方法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这位教师所设计的“学会写人”的写作教学目标似乎是想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掌握所有的写人方法,出发点不错,但如此宏大的教学目标未免过于贪心,在实际教学中想必也难以顺利实现。有时候面面俱到反而会顾此失彼,“一课一得”的教学方式才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此,教师在设置写作教学目标时也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而循序渐进,不能企图“一步登天”。

3.忽视过程,盲目追求高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至第四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的定位先是“写话”,然后是“习作”,最后才是“写作”,呈现出梯级提高的状态。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能力的获得与提升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样如此。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缺乏全局观念,各节写作教学课之间没有连续性,各个写作教学目标也各自独立,进而造成了作文教学“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教学评价不考虑学生的以往实际,以“就事论事”的姿态独立地评价学生的单篇作文。“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教学理念不仅强调教学的集中性,更强调教学的连贯性。忽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过程,盲目地追求高分作文,无疑是给作文教学“雪上加霜”。

(三)身边的课程资源未曾充分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初中写作教学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教师缺乏资源开发意识,现有的作文教学资源仅限于语文教材内的单元写作,其他作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则较为低下。

1.校内资源利用不彻底

就写作教学而言,校内教学资源是指以教科书形式存在的各类教材,其中以语文教科书为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构成了学生语文能力,这四种能力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其中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利于其他三种能力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听、说、读的教学来获得的。新课程标准也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听说读写教学间的联系,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选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是现成的优秀作文教学范文。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已开始注重加强读写教学间的联系,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写作训练目标通常与单元阅读教学目标相关。虽然“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学界已是屡见不鲜的老话题,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仍没能较好地实现两者结合——阅读教学偏重人文性目标,写作教学盲目迎合考试机制,在设计写作课程时感到教材匮乏……这些现象都表明教师们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没能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文这一写作教学校内资源。

2.校外资源被闲置

校外教学资源是指校外能利用于教学的各种社会资源。就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校外教学资源是指学生在校外生活中可接触到的能利用于写作教学的一切资源,如流行歌曲、影视作品、课外读物等。传统教学比较压制学生的课余爱好,对流行歌曲、影视作品、课外读物等持排斥态度,如没收学生的MP3等电子产品、禁止学生看课外书等。但学校与教师的明令禁止不仅无法阻止学生,反而加剧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影视作品中的叙事方法、课外读物中的优美文辞,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教学资源,它们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而言之,校外教学资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