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形式和技巧:初中语文随文练笔

基本形式和技巧:初中语文随文练笔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中提道:“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笔形式多样,笔者通过梳理将其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改写是初中生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学生以原文为基础,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

基本形式和技巧:初中语文随文练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中提道:“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笔形式多样,笔者通过梳理将其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

(一)模仿式练笔

模仿式练笔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从文本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种桥梁式的训练手段。“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克拉斯沃尔认为,模仿本身就是一种个体欣赏性的接受,否则就会抛弃。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期待视野”会选择文章的某一处细节进行描写,或某一个修辞手法,抑或是某一种写作方法等,以此来进行自己独特的学习建构。模仿式练笔采取比照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比照相同的题材、人物、修辞、写作方法等,挖掘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类似的场景,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好地表达自我,完成写作任务。

模仿式练笔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具体如下:

一是语句语段篇章的形式模仿。语句模仿如《纪念白求恩》中“用加点字仿写句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语段模仿是随文练笔教学的重要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也是“连段称篇”的起点。学生通过对经典段落的学习和理解,来写自己的话,如《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中,仿照选文第二段的文字,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描写一处景物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篇章模仿是着眼于整篇文章,抓住选文在选择材料、安排顺序、表达中心等方面特点进行的随文练笔。如学习了《苏州园林》,要求学生借鉴文章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作顺序,写一段文字,来介绍自己曾经游览过的公园或建筑,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

二是修辞表现手法等技法模仿。修辞手法的模仿,如《春》当中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要求学生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此外,表现手法的模仿,如《白杨礼赞》中的随文练笔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二)改写式练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要求指出:“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改写是初中生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学生以原文为基础,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它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提供语言运用再创造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统编本教材当中的改写式练笔主要包括以下三种:(www.xing528.com)

一是改写语体。七年级上册《狼》的随文练笔训练是将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故事;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中,要求学生从《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中任选其一,将其改写成白话散文

二是改写文体。将同一题材,转换一种文体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如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写为舞台剧本;八年级下册《唐诗二首》中,学生可以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中选择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三是改写人称。学生在认真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人称改写。

(三)想象式练笔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经感知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把这些表象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式练笔中,充分利用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进行续写结尾、情节扩展或者填补空白等。

一是情节扩展。此类型练笔以简短的语言设置场景或变换课文情节,使学生进行独特的构思填充具体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将其还原成饱满的情节,或是具体可感的鲜活形象等。如《愚公移山》中,以“愚公与智叟辩论”这一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来写一个片段。

二是续写结尾。不少文章的结尾设置悬念,虽言有尽而意无穷,学生可以依据作者的思路大胆进行续写。

(四)探究式练笔

探究式练笔,顾名思义是将写作与探究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探究式练笔中,学生将阅读文本中的某一处内容作为自己的素材,从现实问题出发,面向整个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结合自身生活实践,真实表达“我”的看法与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