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案例:读写结合的具体实施与方法详解

教学案例:读写结合的具体实施与方法详解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案例1.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列提纲的方式归纳课文框架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记叙一件事。——曹文轩三、经典为例,以读学写(一)以经典为例,学思路清晰地记叙事件1.快速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教学案例:读写结合的具体实施与方法详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列提纲的方式归纳课文框架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记叙一件事。

2.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课文第18段到28段中出色的细节描写,体会详细的细节描写对充实文章内容、表现主题的作用。

3.学习如何根据中心选材,根据文章立意安排文章的详略。

4.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学习设计提纲和谋篇布局。

5.通过范例学习和例文修改,巩固写作技能。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是周五,大家马上就过周末了,假如这个周末,你们每一科的老师都给大家布置了作业,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作业并不都是周一一来就要上交,它们上交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那如果大家想要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你们会怎么做呢?

学生纷纷发言。

师:没错,要想顺利完成任务,我们不能盲目,而是应该根据作业的轻重缓急事先做个计划,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再有条理地去完成,也就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其实,不仅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写作也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你在写作文之前做到思路清晰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思路要清晰。

二、名人谈思路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思路的开展,具体的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叶圣陶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叶圣陶

我如果不想明白写什么,该怎么写,是绝不会坐在书桌前动笔写作的。

——曹文轩

三、经典为例,以读学写

(一)以经典为例,学思路清晰地记叙事件

1.快速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技巧:

(1)不动笔墨不看书:圈点、勾画;

(2)快速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理清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给课文分段,以提纲形式整理归纳课文的框架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学案上的提纲图表。

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悬崖上的一课)

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点和小伙伴们厌倦了平时玩的游戏正在寻找新花样的事,为下文冒险做铺垫。

事情的起因: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在小伙伴们的鼓动下和他们去爬悬崖(冒险:1—5段)。

事情的经过:中途被小伙伴抛弃,自己进退两难(遇险:6—17段)。

事情的结果:在爸爸的策略指导下,一次一小步,我最终从悬崖上下来了,并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脱险:18—28段)。

结尾:总结这悬崖上的一课带给我的人生启示——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时,不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通过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至成功(启示:29段)。

3.根据学生完成的提纲图表,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作者采用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记叙事件时,首先要理清事情发展的大体经过,把这件事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找出每个阶段重要的关键词,按顺序排好,再进行记叙。

(二)以经典为例,学结尾提炼升华主题

1.看旁批,思考问题:课文中的“一小步”和结尾处在人生道路上“一小步”有什么不同?

明确:课文中的“一小步”是作者不敢自己从悬崖上下来时,父亲鼓励他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要想着自己是在走一小步,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指具体的脚下的步子,而结尾处人生道路上的“一小步”是指无论面对多么遥不可及的目标或令人畏惧的困境,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或小目标,一小步一小步走,困难就不大了,是抽象意义上的步子。作者在结尾处由生活小事上升到了人生哲理,升华了文章主题。

2.引导学生提炼写作方法——结尾提炼,升华主题

(1)提出问题:作者在结尾处为何由生活小事上升到了人生哲理呢?或者说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明确:点题,升华文章主题)

(2)联系学生习作中结尾出现的问题,总结写作方法:在文章结尾处要简练地概括文章主题,最好能有所提升,升华文章主旨。

(三)以经典为例,学详略分配凸显主题

提问:作者除了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外,还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文章主题?(提示学生阅读课文第18—28段,圈画出表现心理变化的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并进行简要批注。)

1.学生分享自己圈画出的词语以及批注

例如:

(1)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再次陷入失落、担忧的心情

(2)“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语言描写——体现出作者非常害怕的心理)

(3)“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语言描写——体现出作者极度恐惧的心理)

(4)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动作描写——第一次尝试成功,有了一点儿信心)

(5)“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语言描写——详细写出了父亲是如何教作者一步步脱险的)

(6)再一次,我做到了。(体现出作者因再一次地完成了一步而信心大增)

(7)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体现出作者成功脱险后的喜悦、激动和骄傲)

2.引导学生提炼写作方法——细节详写,突出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明确: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详细地写出了作者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由害怕到有了信心,到信心大增,再到最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心理成长过程,这些详细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www.xing528.com)

四、读中学法,由读到写

1.提问: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条理清晰地记叙一件事了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总结:首先要理清事情发展的大体经过,把这件事分成几个阶段;其次找出每个阶段重要的关键词,按顺序排好;再次根据主题(或中心)确定详略,并对主要过程展开具体而生动的描述;最后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层次展现事件或人物,结尾提升主题。

2.具体步骤指导:给学生总结做到思路清晰的五个步骤

(1)抓重点:审透题目。

(2)明中心:立意鲜明。

(3)精选材:材料典型。

(4)巧布局:顺序合理、详略得当。

(5)列提纲:形成框架。

3.课堂训练:选材与布局

练习题:要表达“她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呢?如何安排详略呢?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D.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E.他热爱课外阅读,是个大书虫

F.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G.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四、师生同题共写

1.为“写作——思路要清晰”中的写作实践三列一个提纲,再依据提纲完成写作。(课上师生共同完成提纲,课下完成写作)

2.给学生描述写作任务并提出写作要求

(1)此次习作是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文体要求)。

(2)既然是记叙文,就要像刚才我们读的文章那样,按照一定的记叙顺序把故事交代清楚。动笔之前,先理一理思路,想一想你要用什么故事表达什么中心。再把你要写的事情的发展经过理清楚,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划分阶段,再给每个阶段找一个关键词或句,按照你的记叙顺序安排列好。接着根据你的中心确定哪一部分详写、哪一部分略写,将其标在关键词句后面,然后列一个简要的提纲,最后根据提纲丰富内容,形成你的作文(过程要求)。

(3)写作过程中,你应该时不时停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你有没有写着写着就偏离主题了?对那些与中心无关的事件是不是写得过多了?那些能突出主题的细节是否进行了详细描写?随时调整自己跑偏的思路(策略要求)。

(4)写完后,认真读几遍你的作文,看看标题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正确通顺、故事是否交代清楚、详略分配是否得当、结尾处有没有突出文章中心(自评要求)。

3.提纲展示与交流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了一些写作方法,大家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吗?

学生回答。

师:没错,这是我们从他人的写作中获得的方法和启示,这节课,我们要挑战更高的目标,把这些方法和启示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敢接受挑战吗?

二、师生同题共写,作品互改与交流

1.展示一篇学生佳作(提纲和作品并列,带领学生对照分析)。

2.展示教师习作,让学生大胆点评。

3.总结此次作文训练点和评分点,给学生出示此次作文的评价标准。

“思路要清晰”作文评价标准:

作文题目是否正确无误并写在作文本正中间了?(2分)

是否有错别字、病句?(每处0.5分,不超过2分)

文面是否清晰整洁?(2分)

故事是否交代清楚了,有起因、经过、结果?(5分)

详略安排是否得当?(2分)

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吗?(2分)

是否在开头或结尾处点明中心?(2分)

是否通过详细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中心?(2分)

4.出示一篇问题习作,学生对照评分点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5.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互相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

6.小组内推选出优秀作品放到班级展示栏。

【案例分析】

1.该教学设计的考虑与目标

此教学案例是笔者在实习学校结合本班学生教学进度以及学情所做的一个教学案例。本单元的写作专题是思路要清晰,该专题有三个训练点,即围绕中心选材、确定写作顺序、列提纲完善思路。其实这三个点,不论哪一个都不是独立的,也不是一次训练就能达标的,它其实贯穿于学生整个写作学习过程中。因此,笔者将这个专题的写作教学目标细化,定位为:初步学习如何根据中心选材;学习根据文章立意安排文章的详略;能够清楚完整地记叙一件事;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学习设计提纲和简单的谋篇布局。即便是确立了目标,但思路清晰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该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活动来让学生领会呢?自然是要有一个具体的、承载了这些知识的东西放在学生眼前,通过剖析这个具体的东西,让学生感受领会抽象的写作知识。因此,笔者想到了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原题目为《悬崖上的一课》。之所以选择这篇选文,是因为这篇文章文风上非常写实,语言平实自然,记叙思路清晰,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也可以轻松判断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将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同时,文章记叙的事情也是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经历,与学生的认知很吻合,甚至学生也会有类似经历,很容易产生共鸣。在写作方法上,出色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结尾对主题的凸显和升华都是很便于学生学习借鉴的。因此,笔者将教材中的写作专题与阅读专题有机结合,以阅读讲解写作,将课文中与该写作专题中相吻合的写作训练点提炼出来,确立写作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在分析和学习阅读选文的过程中学会梳理思路和撰写提纲,领会写作知识,紧接着将用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案例点评

“读写结合”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也不该固化其操作模式,此案例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其优点在于,有机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写作教学目标和阅读选文的特点,重新确立合适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来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上,前一课时以“读”为主,通过反向列提纲(根据已有文章列提纲)的方式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通过细节详写突出主题和结尾深化主题的方法。但因为该专题重点要学习的是思路清晰,因此不论是对细节详写的学习还是结尾升华主题的学习,都不是具体方法的学习,而是通过具体文章的分析,让学生先有这样一个意识。第二课时以文章的交流修改为主,通过佳作点评展示与讨论、问题习作诊断、同桌互评互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此次作文学习和训练的三个点有更深切的认识。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描述写作任务及要求、范例学习、教师习作点评等方式,逐渐让学生通过作文评价标准来内化写作知识,并学会评价和修改自己及他人习作。

但此案例,因为课时原因,师生共写环节只能课上完成提纲的写作,作文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课下自己完成,依然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关注和指导。另外,笔者的“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并未系统考量整个学段,仅在一册书中进行了整合。

这次教学虽不尽完美,但通过这次课,基本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经过这次作文课,学生的作文都有了明显进步,至少在清晰完整叙述故事、详略分配、主题突出上都达到了要求。这也说明,学生的写作可教,也必须教,还望广大教师不懈探索,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探索更好的读写结合方法和写作教学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