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析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对于那些平时阅读兴趣不大的学生,要求他们写一写,促进其言语表达能力,使其阅读由被动转为主动,重新获得学习的自主权利。可见,写作内容问题实实在在困扰着学生,而教师却无法给其提供很好的帮助,于是问题就一直存在着。对于学生不知道作文可以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开出的“药方”大都是应该“写生活”,认为生活才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分析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不良习惯

通过对学生阅读行为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个别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仅仅满足于“看过”,而忽视了阅读的质量。又如,学生的阅读面普遍比较狭窄,往往只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家写的书,不能做到广泛涉猎,因此阅读视野受到了限制,想象力创造力得不到培养与发展。此外,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课外几乎不会进行阅读,课内阅读课要他们参与讨论时,积极性不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如此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旦出了问题,就会造成整个语文教学效率下降,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价值,领略不了作品的魅力,于是阅读习惯越来越差,与成功阅读渐行渐远。那么,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

“以写促读”,让写作介入学生的阅读之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首先,让学生的阅读有具体的任务和目的,比如读老舍《济南的冬天》,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济南冬天景物的特点并向同学介绍。有了写的要求,学生势必要仔细地读一读,不能只简单看一看,阅读质量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其次,教师布置一些精心选择过的写的任务,如读后感文学评论等,可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因为学生为了完成文章的写作,不得不去翻阅教师指定的有关书籍,如此一来视野就开阔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积极性、创造性也能得到极大发挥。最后,对于那些平时阅读兴趣不大的学生,要求他们写一写,促进其言语表达能力,使其阅读由被动转为主动,重新获得学习的自主权利。

2.学生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积极主动地去认知、思考、理解、感悟,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与技巧方面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经历不多,经验不足,他们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十分有限的,需要教师的帮助。很多学生阅读作品只能把握住大概情节,对主题思想只是稍有了解,但要他去分析一下,他就讲不到位。还有学生认为阅读只是“浏览”而已,浏览后抓不住文章的关键那就再浏览一次。此外,个别学生觉得自己的阅读是不讲究什么方法的,就是“读”“朗诵”,因此造成了阅读效率低下。这样的现状,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授之以“渔”(阅读方法、技巧),培养其自主和有效阅读的能力,如此方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要使学生“读得好”,方法、技巧有很多,而以写作介入阅读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我国古人读文章,为求了解透彻,常用批注法边批边读,对文章细加评点,一遍批注完,文章各方面也就清晰明了了,这其实就是用了“以写促读”的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好“以写促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写”增强对文章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发展自身的认知思维能力,加深情感与审美感悟,那么,必然可以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有所进步,进而创造出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

3.学生欠缺深度阅读的能力

“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修养和思维水平,锻炼他们的逻辑能力与感悟能力,使其更易从文本中领悟知识、吸收营养。用这种方式阅读,学生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咀嚼品味文本,有意识地关注文本整体,系统地进行思考,自觉主动地去克服种种阅读障碍,以深入文本内部,获得自己对文本独特的认知和感悟。然而,从学生阅读现状来看,他们的阅读更多是一种比较“浅”的阅读,很少深入地研讨文本,所谓的“读”只是在文章表面“滑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学会“精读”“精思”,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

在这一方面,笔者的经验是让学生多写一写。要知道,写也是一种阅读技能,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只顾着“读”而忘记了“写”。阅读当中的困惑,拿笔写一写,理顺思想,能够使思考更加深入,最终提高阅读的质量。实践证明,圈点批注、列提纲、摘抄、写心得等“写”的形式确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因而值得提倡。

(二)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www.xing528.com)

1.“写什么”:写作内容的困境

现实的写作教学当中,学生害怕写作、难以动笔去写的首要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笔者曾听一位学生讲过“我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作没有素材”,因此他希望教师能多讲、多读一些学生的好作文,供其借鉴模仿,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见,写作内容问题实实在在困扰着学生,而教师却无法给其提供很好的帮助,于是问题就一直存在着。对于学生不知道作文可以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开出的“药方”大都是应该“写生活”,认为生活才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但在具体操作时,“写生活”往往被理解为学生用自己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而写出的一类带有原创性质的写作,“生活”就是学生的“个人生活”,尤其那些学生亲身经历“好人好事”“迷人风景”“难忘时刻”等特别受到推崇。显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是人为地把学生写作内容的来源狭窄化了。在国外,学生的“生活”被定义为学校当中各种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取材的来源,学生既可以就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写作,也可以通过到图书馆寻找资料或者到社会上调查访问来搜集写作材料。这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写生活”只有把“生活”的范围扩大了,不仅仅是写“个人生活”,还可以写关于学习的、处理日常事务等的其他生活,学生写作的内容来源面才能广泛起来,其写作时内容、素材的问题才能有望得到解决。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阅读的作用。因为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其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水平。学生的写作要做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表达有创意,主要涉及一个认识的问题,而“认识”,基本要依靠“阅读”才能提高。“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写作一个文本,必须去多阅读,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2.“怎么写”:写作策略的缺乏

日常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写作经常是布置一个作文题目,然后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动笔写作,写完后教师批改、讲评。这几乎成了写作教学课的常见形态,然而这样的写作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写作指导只在“写前”和“写后”,没有最重要的“写中”过程指导;教师很少有明确的写作教学计划,造成教学实施低效;写作功能被误判,只重表达不重交流等。因此,学生究竟应当“怎么写”或者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教”,始终是困扰写作教学的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解决途径有两条:一是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去寻找启发,然后帮助自己进行写作;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但这种指导要明确“怎么教”以及“用什么教”的问题。也就是说,第二条途径要有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得用好“工具”,即写作教材类的书。因此,就学生自身层面而言,想要有“法”可写,最便捷的一条道路无疑是练习读写,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读好、写好。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基于“选文”的,因此课堂学习中只要学生能“读好”,自然就可以“写好”。这样学生“怎么写”或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实际就变成了学生怎样“读写结合”和教师怎样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

3.“为什么写”:写作价值的偏离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方面,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这些又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我国的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一个观察、发现、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写作是为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根据需要“考虑不同读者和对象”,在实践中运用语文。那么,初中写作课程价值,就是为“学”而写,以“写”促学,最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其发展的目标。然而,现实中的写作教学受考试的影响,学生写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写就一篇“好文章”,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分数。其平时的写作训练基本是以作文训练为主,并且常常是同一些内容反复进行写作,一两种作文文体从初中练到高中,一味追求以“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标准。黎锦熙先生早就讲过“日札优于作文”,以为学生日记札记的写作,有内容,重资源,可以读书积理,“从日札上即可作点滴的搜集和长期的浸润”,以备将来作文之用。

这其实就是让学生注重多样化的写作,“以写促学”,把写作建立在阅读的牢固基础之上,从而真正地写好作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