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有效的教育指导

如何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有效的教育指导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教师只有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才能慢慢地辨别清楚好与坏。但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硬性地去阻止,只能慢慢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儿童之家”是一个集体,虽然我始终强调要给孩子自由,但这种自由要以不侵犯他人为前提。在这一点上,我们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在自由行动时不能侵犯他人,不能影响集体活动。

如何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有效的教育指导

很多教师刚来“儿童之家”时,很不习惯我的教育方法,不习惯只是观察孩子。当他们厌烦了这种教育方法后,就开始对孩子们的很多行为放任不管。

我看到,有的孩子把脚放到桌子上,有的孩子把手伸进鼻孔里抠鼻子,有的孩子推搡别的伙伴,做出一些暴力举动……对他们的这些行为,很多教师都没有去纠正,甚至不去注意。

一次,一个小一点的男孩不小心碰了一个大男孩一下。小男孩急忙说了声“对不起”,可大男孩却不干,他生气地打了小男孩一下。

被打的孩子很委屈,说:“我已经说了对不起,你为什么还要打我?”

大一点的男孩并没有悔改的意思,他又打了那个小男孩一下。这个大男孩刚来“儿童之家”不久,从他母亲的口中,我慢慢地了解到,他的父母已将“打”当作表达对孩子不满的一种方式,而孩子也习得了这样的表达方式

可是,这个时候,站在一旁的教师却装作没看见这个大男孩的行为,扭头去观察别的孩子。我想,如果我们不告诉大男孩打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他还会沿袭这样一种坏习惯。于是,我不得不去干涉一下。当大男孩又一次动手要打小男孩的时候,我一步跨向前,抓住了他的胳膊,收敛笑容,严肃地看着他,对他说:“打人是不对的。”

大男孩冷不防被抓住了胳膊,有些不快,极力想要挣脱。我抓住他的胳膊不放,但不再说什么。

等那个被打的小男孩走向别处去拿文具的时候,我才松开了大男孩的胳膊,又一次很严肃地对他说:“打人是不对的。”大男孩明白了我的意思,他放下胳膊,去忙别的事情了。

后来,我又向教师们说明了孩子哪些行为要制止,哪些行为不能制止。我认为,教师只有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才能慢慢地辨别清楚好与坏。

我们要教孩子识别好和坏,引导孩子靠自律来维持纪律,我们必须坚持这样做下去。最初的时候,教师常常觉得这样做很困难。因为,孩子们刚来的时候,班级常常很混乱,毫无秩序,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打人、摔物、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但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硬性地去阻止,只能慢慢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孩子要能自觉地遵守纪律,他们首先就要学会识别好行为与坏行为。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有没有混淆好与坏的概念,有没有真正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一次,一个孩子要拖动椅子,结果他弄出了很大的噪音,我发现这个孩子停止了动作,很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周围的人,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这个时候,有个教师准备上前告诉孩子该怎样做,我制止了她。

因为那个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影响,他已经知道自己弄出噪音是不对的,这时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去纠正他。(www.xing528.com)

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时,或者不认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是错误的时候,教师或父母就要坚决地制止,但不要指责孩子,要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可以了。

孩子们最初来“儿童之家”,大都还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总有一些孩子会不时地侵犯他人、干扰他人。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比如,一个孩子刚将粉红塔搭起来,另一个孩子就跑过来恶作剧,将塔推倒;一个孩子将文具摆好,放在柜子里,另一个孩子一下把它掳到地上去;还有的孩子动不动就伸手打人或抓女孩的头发……

这个时候,教师会冲着捣乱的孩子轻轻皱一下眉头,或冲着他做出一个“停止”的手势,意思是告诉他不要干扰、伤害别人。当孩子不了解教师这些表情和动作时,教师就会用语言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屡次侵犯他人,教师就会把孩子带到教室的角落里,给他一套文具,让他一个人坐在那里。

这个时候,孩子会发现,如果侵犯了别人,自己就不能与别人一起做事,也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反之,他就有与别人一起做事和玩耍的权利,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侵犯别人是不对的。

“儿童之家”是一个集体,虽然我始终强调要给孩子自由,但这种自由要以不侵犯他人为前提。在这一点上,我们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在自由行动时不能侵犯他人,不能影响集体活动。

学校里进行集体活动时,教师会要求孩子整齐地、安静地坐着。我们的教育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如参加音乐会或讲座这样的场合,我们将安排孩子各就各位,让他们坐到自己喜爱的位置上,并保持安静。

我们会尽力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这样的场合,保持安静、遵守秩序、不侵犯他人是值得表扬的行为,否则,我们的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和阻碍。经过多次引导和实践之后,孩子们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他们就能安安静静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不打扰别人。

曾经有一个孩子,在教室上音乐课时,发出了很大的声音,结果其他孩子都听不清老师的歌声和弹琴声。老师不得不中止弹琴,告诉这个孩子:“你这样大声吵闹,别人会听不到音乐,他们会生气,老师也会生气,你这样侵犯别人,大家都会不喜欢你的。”

这时候,那个孩子也感受到了他人不满的眼神,他开始觉得尴尬,随后停止了制造噪声。

事实上,因为孩子在“儿童之家”是非常自由的,他们的个性没有被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已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适当抑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影响他人,这样的相互尊重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