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刚一降生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要经历一种与胚胎期的生理性成长完全不同的成长,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成长。新生儿所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子宫中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当然,这个阶段也不同于他们将来长大成人后要经历的成年阶段。新生儿在这一特殊的成长时期所要经历的活动都是极具创造性和构建性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精神胚胎”。
由此,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对孩子的发展和人类的心理进行研究。如果人类的劳动与他们的精神和创造性智慧有关,那么精神和智慧必定会成为人类存在的支点。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将把这个支点当作基础展开,人类也将以此为前提获得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心理状态能够对行为产生影响,生理上的疾病常常是由一定的心理原因导致的,即由心理失控引起的。
人类的行为通常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果人类的天性是由心理控制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对新生儿的心理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身体健康上。
成长中的婴儿不但具有学习的能力,能学会像成人那样运用力量、智慧和语言等,而且具有根据周围环境塑造自己性格的能力。婴儿具有一种与成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他们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与成人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一样。成人可以记住环境中的东西并加以思考,婴儿虽不能像成人一样思考,但他们能记住周围的事物,并且能将这些事物转化为思维的一部分。成年人对所见所闻可能会无动于衷,但婴儿能根据自己的见闻来塑造自我,这些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会成为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无意识的和具有吸收力的记忆类型被生理学家帕西·纳恩先生称为“记忆基质”。
其中,孩子的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在学习语言时,不仅学会了如何发音,而且培养了发音的能力,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孩子讲话时所遵循的语言规则和特殊用法,并不是由学习或记忆得来的,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有对语言进行过有意识的记忆,语言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被他们“吸收”了。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与记忆完全无关,却是孩子思维中最重要的部分。孩子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周围的知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吸收能力,使他们能够逐步适应周围的环境。在童年这个特定阶段,孩子是在无意识中完成这一过程的。
孩子生命的第一阶段是适应阶段。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准确地理解“适应”一词的含义。这里所说的“适应”与成人的适应行为完全不同,我们要加以区别。正是因为拥有特殊的适应能力,孩子的出生地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家园”。这就好像他们初学语言时学得最快、说得最流利的语言是母语一样。一个生活在国外的成年人永远也无法像婴儿那样适应环境。如果你问那些远赴他乡的人的感受,他们会说:“虽然我们身在异乡,但心系故里!”这说明,成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对于我们来说,内心的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促使我们成长,并且让我们适应外部的气候和社会环境等。我的所有研究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每个人都会说:“我喜欢我的国家。”与之相反的言论往往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同。
通过研究孩子的这种特殊心理能力,我们可以了解婴儿是如何吸适应出生地的传统和习俗,成为一名具有时代特征的“当地人”的。没有人天生就能适应某一地区的习俗,这些都是后天养成的。由此,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行为发展不但能够适应时代和地域的要求,也能够适应出生地的风俗习惯。
孩子由心灵汲取来的具有个性的内容会永久存留在自己的头脑之中,虽然这些具有个性的内容以后会因为某种原因不再使用,但在潜意识里它们仍然存在。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形成的东西是无法完全清除的,会永远留存下来,成为我们个性的一部分。“记忆基质”(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超记忆形式)不但可以创造个体的特性,而且可以将这些特性以极具生命力的形式保存在体内。成人在孩子时期所学习的东西,也会在他们的肢体和器官上打下永久的烙印。
任何想改变成人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当我们说“这个人没有教养”或“那个人行为散漫”时,我们很容易就能刺痛这个人的心,或者令他感到耻辱,同时也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他无法根本性地改掉这些缺点,因为在他身上,这些缺点早就根深蒂固了。(www.xing528.com)
我们也可以由此来解释人们对所处时代的适应。生活在古代的人是不能理解现代人的生活的。孩子能够很快地适应其所降生的时代的文明程度,不管他们生活的世界文明程度是高是低,他们都能够把自己变成一个与这种文明相协调的人。这说明,在人类社会,婴儿期对个体发展的真正功能就是使我们具有适应性。我们要让自己建立起一套行为模式,以便使自己自由地融入这个世界,进而影响这个世界。
如果婴儿刚一出生就已经拥有心理能量,那说明他们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心理活动了,否则他们是不可能在一出生就进行心理活动的。事实上,婴儿的心理能量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然而,不久前,科学界还声称婴儿不具有心理能量。现在,婴儿具有心理能量的观点已经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同,而这一观点在之前却一直被忽略。这样的事实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并引起了成人的关注。
降生后的婴儿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在适应过程中的辛苦。现代心理学家用“出生恐惧”一词来描述婴儿在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时刻的心理状态。
在这里,我们所要探讨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恐惧。如果孩子会说话,他们会问我们:“你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个可怕的世界?我该做什么?我该如何在这个新环境中生活?我该怎么忍受这些可怕的噪声?我该如何学会呼吸和消化?我该如何忍受巨大的天气变化呢?要知道子宫内的环境是温暖而稳定的。”
孩子对所经历的事情都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虽然他们并不了解出生的痛苦,但这种痛苦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他们的潜意识肯定对此产生了感觉,并想以哭的方式来排解痛苦。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结论是:成人必须帮助婴儿适应这个环境。我们不要忘记,刚刚出生的婴儿也会产生恐惧感。如果我们把刚出生的婴儿放入水中,他们就会做一些“抓”的动作,就像害怕自己掉到地上似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恐惧反应。那么成人又是如何帮助新生儿的呢?比如,母亲会本能地将孩子抱在自己的胸前,这样可以防止阳光直射婴儿。所有这些事情都表明:母亲好像已经在潜意识里意识到了外界对孩子的伤害。母亲紧紧抱住孩子,给他温暖,防止他受到伤害。
在自然界,动物对幼崽采取的保护措施好像比人类保护自己的后代更为积极。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母猫会把刚生下的小猫放到黑暗的角落。如果有人想接近小猫,母猫就会变得异常警惕。在人类社会中,母亲的保护天性似乎没有这么强烈。婴儿在出生后很少会出现被抢走的情况,我们可以给他们洗澡穿衣,把他们抱到阳光下观察他们眼睛的颜色。我们似乎更愿意把婴儿看作是一件有趣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既因为感性对我们的控制超过了理性,也因为我们习惯地认为孩子没有心理能量。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对这一重要阶段做出以下解释:动物的种族本能是在刚刚出生时被唤醒的,而不是被艰难的环境刺激产生的,是动物的行动促进了其本能的发展。
这一现象发生在动物身上,也适用于人类。我们所讨论的并不只是一个艰难的时刻,而是一个对未来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时刻。这时,一种潜在的力量——“精神胚胎”被唤醒,它会帮助婴儿完成许多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在每一个身体发生关键性变化的阶段,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明显的标志。比如,婴儿出生后被剪断脐带与母体分离就是标志之一。
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婴儿的“出生创伤”,还要注意“出生创伤”所带来的各种表现。虽然孩子不像动物那样有一些先天能力,但是他们具备可以促进其行为产生的潜在力量。在孩子的记忆里,没有所谓遗传的东西。他们会经历一个由潜在力量产生的迫切需求阶段。这时,潜在力量可以帮助孩子成长,帮助他们依靠周围的环境形成自己的个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