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扮演负责任的父母角色:如何成为孩子的首位良师

扮演负责任的父母角色:如何成为孩子的首位良师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对此感到非常的内疚,于是决定向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应该毫无异议地听从父母的话,不过另一方面,父母也希望得到孩子的爱。在父母和孩子的冲突中,虽然得胜的通常是强势的一方,但是父母依靠强势取得的胜利,往往不能让他们的小对手信服。他们强迫孩子服从自己,以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严,他们用这种方式才确保了“胜利”。然而,父母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原本对他们的信任。

扮演负责任的父母角色:如何成为孩子的首位良师

到目前为止,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纠正孩子不当的言行,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然而,父母很少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他们采取的方法大多是以道德上的劝说和口头上的训诫为主。一旦这些做法无效,他们就要采用鞭打和责骂的方法了。

但父母在拥有体罚孩子的权利的同时,也背负上了双重的责任:一是父母要在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面前表现出绝对的权威和说一不二的威严;二是父母必须在行为举止方面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都非常了解,自己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是多么重要,就如同那句歌词所说的:“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然而,一位母亲,即使她年轻时只靠耐心和努力便顺利学会了最简单的工作,她也不会将这套方法用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而一位少年得志的父亲,可能也会因为懒得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格,而不去用心地观察孩子。结果,无论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还是因为过去的经验太空泛、太无趣,很多父母都放弃了自己的重大责任。

当一个纯真的孩子降生到一个家庭时,原本还在相互指责对方缺点的父母,突然一下子要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这当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突然要面对一项新的责任——教育孩子。指导孩子改正缺点,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导孩子,这些都是压在父母身上的责任。因为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矛盾,我们无法在此对父母所面对的情境一一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说谎”这个问题。

一位好母亲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教育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德。

有一位和我很熟识的妈妈,她想要教导小女儿永远不要说谎。她向女儿描述了许多不良的说谎行为,同时也在女儿面前赞美那些即使遭受责难、牺牲一切也坚持做正确事情的人。妈妈想让女儿理解,一句小小的谎言最后可能会让人犯下一连串的错误。她还特别向女儿强调,一个身处幸福、富裕家庭中的人,更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为那些家境贫苦、没有条件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树立榜样。

可是这位妈妈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有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邀请她去听音乐会。妈妈一再地推托:“哎呀!真不好意思,我头疼得很厉害,实在没有办法去。”电话还没有讲完,她就听到隔壁房间传来一声尖叫,赶紧冲过去,只见女儿跌坐在地上,用双手捂着脸。她赶紧问女儿:“亲爱的,发生什么事情了?”女儿哭着回答:“妈妈,你说谎!”

就这样,女儿对妈妈彻底地失去了信任。从此,这个孩子和妈妈之间竖立起了一道屏障。

孩子对成人的社交产生了疑惑,在她心目中具有神圣意义的社交就这么破灭了。妈妈费尽心思想让女儿养成诚实的品德,而她却从未反省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谎行为。

那些费尽心思想鼓励孩子养成诚实品德的成人,常常让孩子被谎言所包围,而这些谎言有时不但已经超越了“小谎言”的界限,还往往都是一些有计划地用来欺骗孩子的谎言。

提到欺骗,让我联想到了与圣诞节和圣诞老人有关的事:

一位妈妈欺骗了孩子,她告诉孩子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她对此感到非常的内疚,于是决定向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当孩子知道自己过去一直都被欺骗后,感到失望极了。他整整一个礼拜都愁眉不展。

这位妈妈在和我说这件事的时候,还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不过,类似情况并不一定都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另一位妈妈也向儿子说了类似的话。男孩听了后马上笑了起来,对妈妈说:“哎呀!妈妈,我早就知道世界上是没有圣诞老人的!”

“可是你为什么从来都没有告诉过我呀?”

“因为你每次说到圣诞老人都很高兴呀!”

此时,孩子和父母的角色完全对调了。孩子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他出于对父母的爱,为了取悦他们,顺从了他们的心意。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应该毫无异议地听从父母的话,不过另一方面,父母也希望得到孩子的爱。在这方面,孩子常常成为父母的老师,因为孩子的思想是如此的纯真,而他们的正义感又是如此的令人惊讶。

有一天晚上,一位好心的妈妈想让儿子上床睡觉。男孩请求妈妈让他将做了一半的事情做完后再去睡觉,但是,妈妈不肯做出一点点让步。儿子只得乖乖地爬上床。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想要把刚才没做完的事情做完。妈妈发现儿子竟然偷偷溜下了床,就狠狠地批评了儿子一顿。

儿子对妈妈说:“我没有骗你啊!我跟你说过我想把这件事情做完。”

妈妈不想再和儿子讲下去,就叫他道歉。可是儿子还想继续和妈妈理论,想说明他并没有欺骗妈妈,他已经告诉了妈妈,他想把没做完的事情做完后再去睡觉。(www.xing528.com)

儿子解释说:“我并没有欺骗任何人,我不明白为什么我需要道歉。”

“好吧,”妈妈接着说,“我懂了,你原来一点儿也不爱妈妈!”

儿子回答道:“妈妈,我真的很爱你,但是我并没有做错事情,我为什么要道歉?”

在我看来,上面故事中的孩子的谈吐像个大人,而妈妈反而像孩子一样无理取闹。

还有一个例子:

有一位当牧师的爸爸,他的小女儿每个礼拜日都会到他所在的教堂里去帮忙。

一个礼拜日,牧师正在布道,讲的是耶稣的同情心。牧师说:“我们都是兄弟姐妹,穷人和遭受苦难的人也同样是耶稣的子民。我们应该常常去呵护穷人和遭受苦难的人。”女儿被爸爸布道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在离开教堂回家的路上,她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女孩在行乞,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身上还有许多伤口。她跑过去,爱怜地拥抱、亲吻小女孩。牧师和妻子看到后吓坏了,他们一把拽回了穿戴整洁漂亮的小女儿,一边急急忙忙地拉着她走开,一边指责她的行为。

回到家以后,妈妈赶紧帮女儿洗了个澡,将她全身的衣服都换了下来。

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

后来,女儿再听爸爸布道时,就如同听其他的故事一样,再没有被打动过。

这类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成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他们那些错误的、不恰当的行为,其实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这些潜在的矛盾,总有一天会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现实冲突。孩子和成人之间存在一道鸿沟,没有人能够跨过。在父母和孩子的冲突中,虽然得胜的通常是强势的一方,但是父母依靠强势取得的胜利,往往不能让他们的小对手信服。因为成人不但做了错事,还采取高压手段让孩子信服。他们强迫孩子服从自己,以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严,他们用这种方式才确保了“胜利”。然而,父母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原本对他们的信任。

这样一来,孩子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慰藉无法获得满足,孩子的人格发展会由此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反应。孩子为了适应成人的不恰当行为,会刻意压抑自己某些生理上的紧张反应,他们日后出现的很多疾病也是由此造成的。这种伤害所引起的不良行为,甚至可能还会被视为孩子的某种特质。其实这只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比如,用害羞或故意撒谎来掩盖不恰当的行为等。

孩子的恐惧和说谎一样,也是由被迫屈服和被迫顺从引发的。这种情绪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其他情绪反应更为严重,因为它会使孩子的想象力感觉发生混乱。这种情绪上的混乱常常发生在缺失内在发展机会的孩子身上。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我们还发现了另一种弊病——机械地模仿,孩子一味地有样儿学样儿。这与其说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还不如说是“消极怠工”。孩子内心的期望被压抑,就如同深埋在地下的宝矿一样,被永远地掩藏了起来,他们永远不能知道这些期望的真正价值。

由于成人压制了孩子的自然发展,孩子正确做事情的能力也因此受到了妨碍。换句话说就是,在孩子遵循自然法则发展的道路上,成人成了一块“绊脚石”。孩子原本具有的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孩子只好接受自己的命运,顺从成人的指挥。所有的事情在孩子眼中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这些孩子在童年时拥有一双翅膀,但在他们振动翅膀准备飞翔时,他们的翅膀却被生生地折断了。孩子一旦接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失去想象力,只能在物质世界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由于缺乏现实体验,孩子离真实的世界会越来越遥远,他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偏离正轨,最后只能陷入毫无益处的神游之中。

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弱小的灵魂仍然会不停地进行抗争,然而他们只能用躁动、任性、哭闹、发脾气、使性子等消极的方式来表达。孩子表现出故意淘气的行为实际上是他们表达愤怒和反抗的另一种形式。这时,孩子消耗掉的不是正常的精力,而是在缺乏想象力时表现出的令人生气的恶言恶行。

此外,这些让人无能为力、疲于管教的“小淘气”,还有可能成为其他孩子模仿的对象。而成人对付这些孩子的办法,就像对付那些无视法律闯入“圣地”的敌人一样。

孩子在和成人的对立冲突中,他们的神经系统首先会受到伤害。现在,很多医生已经认识到,孩子情绪失调的首要原因是他们在婴儿期曾产生的压抑情绪。孩子在婴儿时期的一些表现,如失眠、做噩梦、消化不良、口吃等,大多是由情绪失调引起的。

在孩子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后,父母会尽心尽力地帮助孩子调整情绪,改善他们性格上的欠缺之处。尽管父母为治疗孩子的疾病竭尽全力,但是要知道,孩子的这些问题可能是父母造成的。而且这些伤害将会伴随孩子进入成年。之所以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是因为家长错误地将对孩子的压迫视为爱的表现,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人们总觉得需要一个权威来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指引自己走入正途。但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重获自由。当然,我们也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虽然新一代的父母能够做到让纯洁天真的孩子自由地发展,但是父母千万不能将教育的自由偏颇地理解成放纵孩子。如果父母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将会使孩子觉得受到忽视。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产生情绪上的问题。在这里,我无意制定新的原则,只是想归纳出一些结论。但是,在应用这些结论之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再斟酌该怎样做,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