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规范用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规范用语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无法上课。所以,在“儿童之家”,教师很少给学生上集体课。因此,教师在选择字词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简单易懂,符合事实。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规范用语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校或者幼儿园实行自由的制度,那么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爱好。因为孩子在孩子时期是最需要自由的,但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自由并不是放任。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儿童之家”的孩子并不理解集体秩序的含义。上课的时候,他们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听教师讲课也不安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本无法上课。所以,在“儿童之家”,教师很少给学生上集体课。

由于授课是以个别方式进行的,因此,“简单”必须是个别授课的首要特征。“你说的每句话都要算数”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于是我们说的废话越少,那么我们上的课就越精彩。教师在准备上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一定要考虑和衡量自己说的每句话是否有价值。

“儿童之家”授课的第二个特征是“明了”。教师一定不要讲那些不符合事实的内容,在讲课时要掌握分寸,不说模棱两可的话。因此,教师在选择字词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简单易懂,符合事实。

“儿童之家”授课的第三个特征是“客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将自身的个性收敛起来。教师应当明白: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发生转移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孩子的注意力保持在他该注意的客观对象上;简单明了的授课内容就是对客观对象做出的恰当解释以及怎样让孩子正确使用的说明。

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家的那种精神,每上一次课,就相当于做一次实验。“儿童之家”授课的基本指导方法是观察法,教师要以一个观察者的角色来注意孩子的活动,包括教具的操作等,从而让孩子了解自由的含义并获得自由。因此,教师要观察孩子对上课内容是否感兴趣,以及他们感兴趣的时间能保持多久,等等,甚至要观察课堂上孩子脸上的表情。在孩子使用教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违反自由的原则,不要把自己使用教具的习惯强加给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努力变得很勉强,不真实。因此,如果教师严格按照简单、明了及客观的要求备课,可是在授课的时候孩子却没有听懂,不能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概念,那么这个时候教师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以后不要再上这样的课了;二是不要让孩子因为对概念的不理解感到自己做错了事。如果是后者的话,孩子就会努力地去理解教师讲解的概念,使教师不能对孩子的心理做自然的观察。举个例子:

教师想教孩子识别红色和绿色这两种颜色。为了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她举起一面红色的小旗子,缓慢并清晰地说:“看这个!这是红色的。”当说“红色”的时候,她的声音提高了一些。然后,教师又举起一面绿色的小旗子,说:“看这个!这是绿色的。”为了考查一下孩子是否已经能够分辨这两种颜色,教师对孩子说:“请把红色的小旗递给我!”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出错了,教师不要重复说。她可以对孩子微笑一下,和蔼地抚摸一下孩子的头,并把那些代表颜色的旗子拿走。

也许有的教师会对这样如此简单的授课感到惊讶,有的人会说:“这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啊!”的确,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简单明了地授课。事实上,衡量一个人的授课是否符合简单、明了、客观的标准是件很困难的事,尤其是对那些已经习惯使用旧的教学方法的教师,他们已经习惯了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讲废话,甚至有时候讲假话。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假设,教师要教会一个孩子识别两种形状——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想要引起孩子对几何形状的注意,于是她说:“看这个。”为了让孩子认识这两种形状,她先将正方形给孩子看,并缓慢而清晰地说:“这个是正方形。”然后她将长方形给孩子看,并说:“这个是长方形。”

在教孩子识别这两种形状时,教师简单地呈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用以上简单的语言向孩子重复几次说形状的名称即可,不必说过多的话。

在教的时候,教师也不必说:“想想你吃饭用的饭桌是什么形状的,是不是长方形的?这两种形状是不是一样的?都是长方形的,对吗?”这些话就是废话了,违反了简单明了的原则。因为,饭桌有正方形的,也有圆形或其他形状的。同样,在教授其他内容时,也要尽量做到简单明了。

我们的教学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客观。讲课的时候,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消除偏见,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也要避免讲那些不合事实的内容。

一次,教师玛拉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教育孩子帮助穷人

这个故事说,有些地方的穷人是因为受富人的欺压才这样的,所以故事教导孩子们要帮助这些穷人。

“我们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穷人过好生活,赐给他们食物,让他们有田可种,有房可住……”故事书上这样说。

然而,在年轻教师玛拉的经验中,这样的穷人她很少见到过,她见到的穷人大多是因为懒惰才导致贫穷的。于是,她有些愤愤不平地说:“我认为,所有的穷人都是可耻的,他们懒惰,不喜欢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所以,我们不能帮助穷人,就让他们自食其果吧……”

听故事的孩子们迷惑了:“我们到底要不要帮助穷人?”

的确,玛拉这样讲故事,孩子们怎能不迷惑呢?在他们非常有限的人生经验里,他们难以理解玛拉所讲的与书本上所讲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为培养孩子的善心,我们可以遵从故事本身,教育孩子要懂得帮助穷人,而且玛拉将所有穷人的贫困都归因于懒惰是不客观的。

孩子由于经验能力所限,不能一次性地理解和接受太多的信息。因而,教师上课时,讲授内容要避免过于繁杂。

有一位来自公立学校的教师,在参加我们的教师培训时,曾演示了一堂集体课。上课的时候,这位教师对一些简单的内容总是做过多的解释,甚至越解释越复杂。

她是这样开始讲课的,“孩子们,你们猜猜我手里有什么东西?”她紧攥着一只手问孩子们。她明知道孩子们猜不出来,她这样做只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

接着,这位教师说:“孩子们,你们抬头看看窗外的天空,你们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吗?你们以前注意过它吗?”

“你们看我的围裙,你们知道我的围裙是什么颜色的吗?它的颜色是不是和天空的颜色一样呢?”

“现在,请你们看我手里这个东西的颜色,它和天空、围裙的颜色一样,是蓝色。现在你们再看一下周围,看看能否找到颜色是蓝色的东西……”

孩子们开始东张西望,不知是否真的在寻找蓝色的东西。

“咦?这个窗帘是不是蓝色的呢?”老师转头发现了蓝色小花的窗帘。

在这节课上,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蓝色,她列举了很多蓝色的事物,这其实是多余的,况且那些事物的蓝色是有差别的。在孩子刚学习认识蓝色的时候,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妥的。

接下来,教师又以同样的方式教孩子们认识红色。“你们知道樱桃是什么颜色的吗?知道壁炉里燃烧的木炭是什么颜色的吗……”

教师这样讲下来,孩子们脑子里就会塞满一大堆混乱的概念:天空、围裙、窗帘、樱桃、木炭、红色、蓝色等,他们简单的头脑肯定被这些复杂的概念弄晕了。

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讲课方式过于复杂了,他们很难从这么多的概念词语里清楚地分辨出哪个才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他们还跟不上教师这种冗长繁杂的讲课方式。

还有一位教师,想教孩子认识和区分噪音和乐音。

她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正讲着的时候,与她配合上课的人重重地敲起了门。于是,讲课的老师停止讲故事,她指着门对孩子们大声说:“那是什么?孩子们,你们知道那个敲门的人做了什么吗?那个人这样干扰我,我实在无法再继续讲故事了……”

“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现在你们理解了吗?这就是噪音,噪音……”(www.xing528.com)

教师的脸上露出了对刚才的敲门声不耐烦的表情,当然,她是在表演。

讲乐音的时候,教师拿起了事先准备好的放在桌子上的一把曼陀铃,她说:“我愿意和这个‘小婴孩’一起玩。是的,可爱的‘婴孩’,我真想和你玩。你们看见我手里抱着的‘婴孩’了吗?”教师又把脸转向孩子们。

“它不是婴孩,它是曼陀铃。”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大声说。

“不,它真的是个‘婴孩’。我喜欢这个‘婴孩’。孩子们,现在请保持安静,我好像听到这个‘婴孩’在叫,或许他在叫爸爸妈妈呢。”说着,这位教师用手轻轻地拨动了一下曼陀铃的琴弦。

“你们仔细听,你们听到了‘小婴孩’在哭吗?你们听到他在大声地叫唤吗?”教师问孩子们。

那些孩子大笑着喊道:“它是曼陀铃,是你弹了它。”

那位教师急忙说:“安静,安静,孩子们。听我下面要说什么。”

等孩子们逐渐安静下来,教师又弹了几下曼陀铃,并说:“这就是乐音,乐音。”

对这些孩子来说,这位教师讲得过于复杂了。孩子很难从这样的课堂中了解噪音和乐音的区别,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教师很多无关的话语和动作分散了。更可笑的是,孩子们甚至会认为这个教师很笨,她一旦被噪音打断,就无法继续讲故事,她还错误地把曼陀铃当作了婴孩。

很多教师觉得我提倡的上课方式太简单,他们对此感到不能理解。但是,要把课讲得简单、明了而客观,并不是那么容易。

记得有一次,我指导一位教师教孩子如何识别正方形和三角形,使用的教具是那套几何图形木块。

这种教法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给孩子做示范,把正方形和三角形木块正确地放到框架的几何图形的洞中,告诉孩子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教孩子认识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两种形状。然而,教师并没有按照我的方法去做。

她按照自己理解的教学方法,一边触摸正方形木块,一边对孩子说:“你们看,这是一条线,这是另一条线,这里有一条线,这里还有一条线,这个木块一共有四条线对不对?用你的手指数数看,一共有几条线?”

“这里还有角,数数这些角,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也有四个对吧?好好看一下这个木块,这就是正方形。”

见这位教师讲得如此复杂,我制止了她,告诉她这不是在教孩子认识几何形状,而是讲关于边、角、数的概念,这与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东西不一样。

这位教师辩解道:“这是一回事啊,就是教孩子认识正方形。”

这当然不一样,一个是识别形状,一个是几何分析。

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他可能会很容易地从外观上识别正方形,但很难理解边、角等复杂的几何分析,因为这些东西是抽象的。对于教孩子认识几何形状这一目的来说,这位教师的话就过于繁杂了,这当然是不对的。

要使我们的课上得简单明了,避免冗长复杂,我提倡可以使用一种三阶段式教学法,它包括形状、色彩、声音、物体的名称以及字母、数字等。

比如,在感觉训练中,我们教孩子认识形状,按照三阶段教学法,就可以这样做:

第一阶段,把形状和名称联系起来。

例如,向孩子出示正方形、三角形这两种形状的木块。出示正方形木块时,就简单地说:“这是正方形。”出示三角形木块时,就简单地说:“这是三角形。”

然后,把这两种木块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以让他清楚地看见,引导他仔细地观察和触摸。

第二阶段,检查孩子是否认识相应的形状,可对孩子说“请把正方形给我”或“请把三角形给我”。

如果孩子认识正方形和三角形,他就能正确地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木块找出来。

第三阶段,检查孩子是否记住相应的形状。我们给孩子看正方形或三角形木块,问他:“这是什么?”孩子若记住了这两种形状,他就会回答出“正方形”或“三角形”。

我也实际地检验过,发现用这种方式教孩子很有效。

不只是感觉统合训练,教孩子认识各种物品及其属性也可采用三阶段式教育法,比如我们教孩子认识杯子这个物体,可这样做:

第一阶段,我们对孩子说:“这是杯子。”并将杯子递给孩子,让他观察、触摸、感觉。

第二阶段,我们对孩子说:“请把杯子递给我。”孩子若认识了杯子,他就会把杯子递给我们。

第三阶段,我们指着杯子问孩子:“这是什么?”如果孩子能准确地将“杯子”这个名称和实物联系起来,他就能正确地回答出“杯子”。

利用这种三阶段教学法,把感官刺激与其名称联系起来,教孩子认知,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