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浮梁地区的饮茶习俗与文化传承

中国浮梁地区的饮茶习俗与文化传承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浮梁人视饮茶为生活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生活离不开茶。客来敬茶,实际上是浮梁人的一种礼俗,客人饮与不饮无关紧要,它表示的是一种待客之举,一种文化传承和地域文明。敬茶时,无论客人是坐在你对面,还是坐在你的左边或右边,按照浮梁人的礼节,都必须站立恭恭敬敬地用双手奉茶。其实,这种远地送茶寄亲人的风俗,时至今日,依然如故。中国历史上“以茶代酒”由

中国浮梁地区的饮茶习俗与文化传承

浮梁人视饮茶为生活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生活离不开茶。浮梁素来以“客来敬茶”为常礼。一杯清茶,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又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客来敬茶,既是浮梁人祖先留下来的好客传统,又是在包容物质和文化的同时,更汇聚着一般情谊。唐代颜真卿“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宋代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和清代高鹗的“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等诗句,对浮梁人客来敬茶和重情好客的风俗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客来敬茶,实际上是浮梁人的一种礼俗,客人饮与不饮无关紧要,它表示的是一种待客之举,一种文化传承和地域文明。

敬茶礼仪。浮梁人谦和好客,和善友爱,特别是乡下农家更是如此。家中来客,有人来走动,都被认为是好事,是看得起自己。客人来家中,在场的人都会站起来,连忙招呼让座,面带笑容,口称“稀客,舍交、舍交”。接着是清洗瓷杯,放进绿茶,冲上开水,双手奉献客人。主妇还立即进房,端来碟子装着的(有的人家习惯用全盒)花生、瓜子、饼干、米糖等果品,请客人边喝茶、边吃果品。男主人则给客人敬烟,招呼客人喝茶吃糖果。女主人又下到厨房,一边烧开水,一边准备点心。水开后,马上提壶到堂前添水,然后又端来面条煮鸡蛋或粉皮煮鸡蛋,接着又是碱水粑、糍糕。吃完点心后,大多都要留客人吃饭。远方来的客人或亲戚,则留其过夜,边饮茶,边叙友情.热情备至,令客人感到比在自己家中还要温暖。客人只要未走,茶是一杯接一杯地添续,从不间断,在热情好客中体现东道主家的素养与礼貌文明。

按照浮梁民间习惯,接待客人时要擦干净桌椅板凳,冬天要给客人送上火桶,如果客人认真品茶时,主人便热情地向客人介绍家中所藏茶叶以及茶叶的由来,有的还会都拿出来,让客人品尝比较,无意之中增添了主客之间的亲近感。

至于泡茶的器具,浮梁人绝大部分用的是瓷器茶杯。历史上,瓷都景德镇曾一度是浮梁县管辖下的一个镇,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为浮梁人泡茶喝水用饭装菜的器皿提供了方便。也有一部分人家用小瓷碗泡茶。浮梁人待客用的瓷茶杯都洗得干干净净,如果污迹斑斑,则被认为是一种不文明和主妇懒惰的表现,是对客人的一种“不恭”,也使主人脸上难堪。有的人家待客用的瓷、陶茶具如果属于珍稀或贵重之品,那么,主人也会一边陪同客人喝茶,一边介绍茶具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制作技艺。通过对壶、杯艺术的鉴赏共同增进对茶具文化,特别是对景德镇瓷茶具的认识,使敬茶情谊得到升华。

当然,乡间一般经济不富裕或生活比较贫苦的人家,其泡茶主要是用大一些的瓷茶壶,热天则用茶甑泡茶,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节省茶叶。客人来时,便用茶杯从茶壶中筛茶敬奉。而农人上山下地劳作时,则用竹茶筒带茶。竹茶筒可以自己砍竹子制作,不用花钱;竹茶筒又比较大,茶装得多;一筒茶基本可以喝上半天,适合农人劳动时解渴的需要。竹茶筒装茶,不仅有茶的韵味,还有竹的清香。

敬茶时,无论客人是坐在你对面,还是坐在你的左边或右边,按照浮梁人的礼节,都必须站立恭恭敬敬地用双手奉茶。讲究一些的,还会在茶杯下配上一个茶托或茶盘。敬茶时,用双手捧住茶托或茶盘,举至胸前,轻道一声“请喝茶”(浮东、浮北很多靠近祁门的地方叫“请吃茶”,吃读成“克”)。这时客人也会站立起来,双手接过茶杯,口中连道“谢谢”或“难为”。倘若是用茶壶泡茶,而又得同时给几位客人敬茶时,那就每杯茶都不能一次倒满,以保证每人都能同时喝上热茶,避免分疏亲之嫌。

沏茶技艺。客来献茶,浮梁人在重视礼仪之时,也注重技艺。泡茶时,很多人都注重不直接用手抓茶叶下杯,而是用金属、瓷器、角质或竹木制作的茶匙舀茶,逐杯添加茶叶。客人是体力劳动者或老熟人时,一般可泡上一杯浓香的茶;如果客人是文人学士,一般可泡上一杯清香的茶;如果不知道客人的爱好,而又不便问时,则泡一杯浓淡适中的茶敬上。

浮梁人泡茶用水,过去大多数用井水或溪水、河水,水质清纯,略带甘甜。泡茶时,注意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略停顿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八分满,杯盖朝上放在桌上,还注意不用五指直接抓住杯沿敬给客人。如果是宴请宾客,还要敬餐前茶和饭后茶,做到礼路周全。

一个人的气质,对客人敬茶也十分重要。因此,浮梁民间也非常注重这个方面。有较高文化修养,行为、举止得体,以及了解茶文化知识,做到神、情、技合一,自然会给客人以舒心之感。一般说来,敬客的如是女性,则以素静、整洁、大方、淡雅为上,切忌浓妆艳抹,举止轻浮失常。如果是男人敬茶,则以仪表整洁,言行端正为好,切忌言笑粗鲁,有伤大雅

送茶敬客。主人敬茶时,发现客人对冲泡的茶叶情有独钟时,只要家中藏茶还有富余,一定会分一些出来,当即赠送给客人。或者是远方亲戚朋友不能亲自到浮梁来共饮香茗,引为憾事,千里寄新茶也是浮梁人常有的事。其实,这种远地送茶寄亲人的风俗,时至今日,依然如故。

乐善施茶。多是民间慈善人家或寺中僧人所为,自愿组织,共同捐资或个人出资,在过往行人较多的地方,或在大路半途设立凉亭,或建茶棚,公推或指派专人管理,烧水泡茶,供行人免费取饮。大凡出资者的姓名及管理实施公约,刻于石碑之上,既明示大众,也彰显公德。这种慈善活动,旧时在浮梁乡间也极为常见。

浮梁旧时也建有茶庵,大多建于大道旁,这类茶庵以尼姑庵居多,暑日备茶,供路人歇脚解渴。

浮北经公桥停鸡岭头过去就有一亭,专为过路客商和行人施茶,应是佛庵善举,亭上有联,可以佐证:(www.xing528.com)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

又如兴田乡祁浮交界处的“天晓庵”,也设有一座“焙茗亭”。“天晓庵”建在赣皖两省交界浮梁一侧,地属城门村管辖,一条石径连通两省,为徽饶大道之一。庵中香客如云,庵外遍植茶树,庵前一汪清井,终年泉水不竭,清澈见底,水天一色,为该寺“仙水”求取处。四周林木苍翠,诸峰环峙,落日时照霞红云,层林尽染,遍山生辉,一派迷人景色,令人自然陶醉。“焙茗亭”中由僧人设茶,款待两省香客居士和来往行人,不收茶钱。客人到此歇歇脚,抽袋烟,品品茶,观观景,便觉得到了另一方清静世界,感悟之情,便油然而生。亭上也有一联,写景悟人:

岩泉澄碧生秋色,林树萧森带晚霞。

以茶代酒。中国历史上“以茶代酒”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据《尚书·酒诰》记述,商纣是个暴君,酗酒误事,朝政腐败,民皆恨之。周武王兴兵伐纣执政后,为整顿朝纲,严禁饮酒。老百姓为感谢武王治国有方,南方各地遂选最好的茶进贡给武王。如此一来,上至朝廷,下及百姓,纷纷以茶代酒,这一廉洁、节俭的好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在浮梁民间,以茶代酒之举比比皆是。喜宴、朋友聚会、迎送叙谊之时,凡遇酒量小的宾客或因故不能饮酒者,总会以喝茶的方式代替喝酒这种做法,不仅无损礼节,反而有优待之意。

南宋诗人陆游《试茶》诗中明确表示,若要从茶和酒之间做出选择,宁要茶而不要酒。既然如此,以茶代酒,也是一种高雅之举。今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注意身体健康,以茶代酒,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新娘茶。浮梁旧俗,新婚三日不分大小,而且要喝“新娘茶”。新娘首次叩见公婆时,要敬新娘茶,公婆接茶品尝后连呼“好甜!”并回赠红包答礼!其他亲朋族友三天内到新娘家,也要新娘自己烧水冲茶斟茶。现代婚礼虽然与古代相比,已经日趋简化,但在乡下,喝新娘茶的习惯,一直还保留着。

回门茶。新婚夫妇在结婚三日后,女方要接女儿回娘家玩,在女方接女儿及女婿上门后,中午设茶酒之筵,表示希望女儿嫁出后,有空多回娘家走走。

节庆茶。大年初一,家人团坐桌前,桌上摆满糖果茶点,每人面前泡一杯香茶先由长辈讲些吉利之话,然后,大家吃喝谈笑,其乐融融。另外,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早晨,都要摆上各类茶点以示怀友、忆旧、庆祝等意。其他还有在寿庆之时,叫人吃早餐,称“吃早茶”;除夕之夜,围炉喝茶吃茶点,坐以待旦喝“守夜茶”。

祭祀茶。浮梁民间,古俗常用“清茶四果”或“三(杯)茶六(杯)酒”祭天谢地,期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由于他们把茶看作一种“神物”,用茶敬神,便是最大的虔诚。在很多寺院,也常备有“寺院茶”用来供佛,按照佛教规制,每日要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