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演变
据地质测探分析,县域在中元古代(距今10亿~14亿年)浸没在一片汪洋中,沉积厚度达万余米的泥砾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及喷发熔岩构成了褶皱基底。中元古代末期至晚元古代初期(距今约9亿年),强烈的晋宁运动使该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一系列北东东—南西西向至北东—南西向为主的紧密线形褶皱。伴随褶皱作用,又形成一系列与褶皱轴线大致平行或斜交的断裂和断裂带。与此相同,海水南流,结束了地槽的发展阶段而转化为准地台阶段,成为杨子准地台、江南合隆的组成部分。这一滨海陆地很不稳定,时而成为浅潮坪,时而成为海岛或滨海陆地,如此断续存在达5亿~6亿年。至华里西期(距今约3亿~5亿年)再次发生海侵,现今的鹅湖至寿安和东流一带被海水淹没,形成狭长的带状海湾。在此后的2亿年中,海退和海侵现象交替发生,陆地和海湾时隐时现,致使这一地区既有海相沉积,又有海陆相交互沉积。同时,海陆交互沉积的变化中,大量植物被埋入地下,成为这一区域煤矿主要形成时期。当燕山运动发生(距今1亿~5亿年),这一海湾又上升为陆地,仅低洼处成为河谷盆地。至此,这一地区缓缓上升,在风化剥蚀与河流冲刷的作用下,河流两侧和低洼的河谷中形成了第四系全新统沉积物。
地层
境内地层出露不全。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上古生界的尼盆系,新生界的下第三系均无出露。已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其中以双桥山群在境内出露最广、最全。
前震旦系双桥山群:该层在境内广泛分布,出露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根据岩性和结构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亚群。下亚群分布在经公桥以南,岩性以青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板岩为主,间夹青灰色千枚岩状粉砂岩或千枚岩,板岩中常含有晶形完好的黄铁矿,层厚4300~4500米,上亚群分布在经公桥以北,岩性以青灰色、黑灰色凝灰质板岩、粉沙凝灰质板岩、绿泥石涓云母板岩为主,夹青灰色、灰色细屑沉凝灰岩、变石英角斑质沉凝灰岩及变余粉砂质凝灰岩,层厚3500~4250米。
石灰系:该系地层呈狭长带状,分布在古田、蓝田至天保的岩山一带和寿安至洞口一带,可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为大塘组,岩性以灰岩、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上统为船山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偶夹白云岩。该系白云岩和石灰岩经变质作用,矿物重结晶常形成大理岩矿床,成为境内大理石的主要产区。
二叠系:该地层亦呈狭长带状,分布地区与石灰系相同。区内下统栖霞组,岩性以含燧石结核的灰岩为主,间夹炭质页岩或燧石条带。在寿安附近零星出露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
三叠系:该系地呈狭长带状,分布在鹅湖和寿安至东流一带,仅上统安源组,岩性为砾岩、砂岩及页岩夹煤层。
第四系:该系零星分布在昌江、东河、南河两岸和低洼的沟谷及平缓的丘陵区.主要为全新统粗砂、砾砂、砂质黏土、亚黏土及残坡积层和冲积层。
地质构造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对江西省构造单元划分的研究表明,县域属杨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九岭—高台山(八字脑)台拱的东段,为四极构造区的高台山穹断东区。南临萍乡—乐平台陷,并临都昌—修水台陷,褶皱构造在双桥山群地层中甚为发育,紧密线型背向斜构造交替展现,断裂构造也甚为发育,其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分述如下:
褶皱构造:高台山复式背斜为九岭—高台山区型复式背斜东段,沿轴部地层为双桥山群下亚群下部地层,两翼为下亚群的上部地区,轴线大致呈东西向,西端的磻村以西地区逐渐倾伏。从磻村向东经板坑坞、峙滩、桃岭延至皖地祁门—休宁南境一带,为盖层所覆盖。西段地层多向北倾,东段地层多向南倾,两翼北东走向,短轴褶皱相当发育,并作右行侧列式交替展布。由于这类短轴褶皱发育,而使岩层产状多变,尤其在倾伏部分,往往出现不够协调的岩层产状,波阳—景德镇复式向斜属于萍乡—乐平复式向斜东段的组成部分,轴向呈北东—南西向,主要由石炭系及下三叠统组成,南西端被鄱阳湖区及第四系覆盖。北东端经五股尖延至皖南祁门县境,北西翼由于断层,已大部分剥蚀殆尽;南东翼岩层倾角由于断裂影响,变化极大,陡者70°~80°,缓者仅15°左右。
断裂构造:宜丰—浮梁县深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大于60°,断裂形带经昌江区南缘的鲇鱼山,沿湘湖、天保延至皖南祁门县境内。该断裂成于晋宁早期,而后经各次构造运动不断加深、改造和扩大。多为中新生代地层覆盖,呈现凹陷盆地,断裂在省内延长约5000公里,由一系列长10~100余公里的斜冲断层密集排列而成县境内高岭土矿及瓷石矿的主要成矿远景区。(www.xing528.com)
西湖断裂呈北东—南西向,从桃墅经西湖延至西溪,长约21公里,形成在印支—燕山期。该断裂南翼为上泥盆—中三叠系一套灰岩和煤系地层;北翼为前震旦系板溪群地层。
磻村—经公桥断裂呈北东—南西向,从磻村经经公桥、九龙山至白茅港,长约30公里,形成在印支—燕山期,发育在前震旦系板溪群一套地层中。
三龙—桃岭断裂呈北东—南西向,西起江家经三龙、韩源、桃岭延至皖南祁门县境内,长约50公里,变形成在印支—燕山期。
境内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石种类较多,但最大的岩浆岩体为鹅湖富斜花岗山岩体,其次为零星分布的小岩体。
鹅湖富斜花岗岩体:该岩体西起臧湾至东埠、高岭村一带,北起锦溪、周家坞一带,南至郑村坞、横龙一带,出露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据江西地质勘测队取样测定,距今约1.6亿年,为燕山早期侵入的岩浆岩。岩体中部多为中粗粒花岗岩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主要蚀变有钠长石和绢云母化,其裂隙发育及钠长石化蚀变较强的地段,风化后常形成高岭土矿床。该矿在高岭村被开采的历史悠久,局部堆积的尾砂厚达十余米。
桃岭、金村岩体:形成时代与鹅湖岩体相同,其岩性也与鹅湖岩体一样,两岩体出露面积分别约为7平方公里和3平方公里。
大洲洞里花岗岩体:大洲岩体分布在黄坛乡的大洲、板坑坞一带,露出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潘村、沙岭地亦在出露,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洞里花岗岩体分布在洞里一带,出露面积约5平方公里。上述二岩体形成时间略晚于鹅湖岩体,属燕山晚期侵入岩体,裂隙发育地段和纳长石化较强的地段,常风化形成高岭土,岩体附近常形成石英脉型黑钨和锡矿。
各类脉状岩体:境内出露很多,特别是深断裂带内及两侧,脉岩更为发育,主要脉岩有微晶花岗岩、细晶岩、长石石英斑岩、石英斑岩。
上述脉岩断续出露,脉长百余米至1000余米不等,脉宽者可达20余米,蚀变风化后常形成软质或硬质瓷石矿床,是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主要矿产资源。此外,尚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岩脉及小岩体。
岩洞
境内岩石经多次构造运动,升降沉浮,形成颇具特色的溶洞,目前发现的石灰岩山地溶洞有多处,可供游览的3处,即寿安朱溪的诸仙洞、玉田水库的狮子山溶洞、天保潘村的紫云洞(又称岩山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