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的远征是罗马最后一次猛烈的扩张。这次远征不仅将罗马的领土大大拓展了,把罗马文明播撒到了西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同时也扩充了恺撒的实力,将反元老派的势力扩大了,为罗马帝国时代的来临做了准备。
公元前58—公元前51 年,恺撒率领罗马军队对高卢(今意大利北部、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德国以及荷兰和瑞士的一部分)进行了侵略性的征服。 公元前51 年,罗马军队镇压了少数高卢部落进行的多次起义。 恺撒多次远征高卢的特点就是残暴地屠杀战败者。 由于罗马军队的强大和优良的技术装备,而且用计使高卢部落内部之间矛盾不断,所以多次远征高卢恺撒都能够取得胜利。
公元前7世纪,凯尔特人出现在现在的法国以前,与原当地居民的融合与交流历经了几个世纪。 到了公元前1 世纪中叶,高卢人被分为三部分:北部为比尔及人;西南部为阿基坦人;中部为高卢人。 北部的比尔及人来自于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的混合,公元前3 世纪时,他们自莱茵河以东的地区迁移并定居在了塞纳河和莱茵河中间的土地上。 西南部的阿基坦人则是凯尔特人与当地伊比利人混合的人种,居住在比利牛斯山和加龙河中间的土地上。 而高卢人在种族上其实是比较单纯的凯尔特人,在南抵加龙河、北至塞纳河的广阔范围内居住。 这三部分人种其实都是凯尔特人,因此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以及宗教特征,风俗习惯也相似,只是讲不一样的方言,体态上也有所差别,他们组成了60多个不同的邦。 从组织形式来说,这60 个多个邦相当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 各自拥有的人口数和土地数的多少都很不一样,有的邦人口多达几十万。 据恺撒的记载:北部比尔及人的俾洛瓦契邦,拥有人口总计近40 万之多。 西南部的阿基坦人的邦最多不过几万人。 每个邦的下面还分有不同的部落。 各邦的部落都拥有各自的领土和疆界。
古罗马人早已眼红高卢这片肥沃而辽阔的土地。 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为了这块土地,已经进行3次布匿战争,北非的迦太基被打败,紧接着,巴尔干半岛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也被征服,直指凯尔特人的居住地。 第二次布匿战争刚结束,山内的高卢就被罗马征服了。 从这以后的几十年,罗马征服高卢战争没有间断过,到了公元前118年,罗马控制了法国地中海的沿岸地区,创建那榜高卢行省,罗马统治了部分山外高卢,控制了凯尔特人的居住地和地中海地区之间用来联系的交通要道。 罗马对山南高卢和那榜高卢的征服,使得他们对凯尔特人的语言、习惯以及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军队中也有凯尔特人,罗马人因此又获得一个士兵来源和军队驻地。
罗马成为公元前1 世纪中期,控制了地中海整个地区的奴隶制帝国。 原来以城邦作为基础的共和制已经适应不了奴隶制在各地的发展,已经对付不了愈演愈烈火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一次次的奴隶起义。 新的统治形式“军事独裁”,终于在镇压奴隶起义的过程中被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找到。 奴隶主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为了争夺最高统治者,一会儿结盟,一会儿又明争暗斗,因此出现了两次“三头政治”这一从共和制向帝制过渡时期的统治形式。
著名的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也是“前三头”之一的恺撒,于公元前58年就任山南高卢的行省总督,后那榜高卢也由他兼管。 恺撒率4 个军团驻进山南高卢,之后,他一方面费尽心思地培训和扩展了一支非常忠实于他的强大军队,另一方面等待攻占还没有被罗马人征服的“蓬发”高卢地区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高卢的原始社会中各邦各部落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非常尖锐,氏族公有制正因为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化正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氏族的血缘关系被瓦解,每一个部落和家族,甚至于每一家族都被分成了党派。 以致于在中部的某些部族已经出现了处于萌芽状态的国家权力机构。 各族之间争夺土地和财富战争持续不断。 大一点的邦则互相雄霸,所有的高卢各邦被分为两个大的集团:一个是由爱杜依人控制的,另一个是由阿浮尼人领导。 高卢这一动乱不堪局面为恺撒干涉其内部矛盾,从而出兵入侵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恺撒领导罗马人对高卢进行了8 次远征。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8 年,在比布拉克特的交战中,击败了人数最多的高卢部落中的海尔维第人。 这一年的第二次远征,击败了高卢的各日耳曼部落联军,将他们赶过了莱茵河。 第三次远征是在第二年,高卢的比尔及人以及其他东北部的各高卢部落被征服。 之后,恺撒向元老院汇报说整个高卢已全部被征服。 由于罗马人的掠夺和暴行,使高卢部落进行了多次起义。 罗马人又对高卢进行了5 次远征,目的就是镇压这些起义。 如在公元前56 年,第四次罗马人对高卢的远征就是为了镇压韦内蒂人和阿奎达尼人的起义。 恺撒在残酷迫害了起义者以后,在公元前55 年发动了第五次远征,袭击了韦内蒂人的同盟,日耳曼部落的乌西佩特人和滕克特里人,并东渡莱茵河,把他们消灭。 为了让高卢人不再有同盟者,罗马人的两个军团于公元前55 年秋登陆不列颠群岛。 当地人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经过几次交战之后,他们还是和恺撒签定了和约,之后恺撒急急忙忙地返回高卢。
罗马征伐高卢
公元前54 年的第六次远征,罗马人派了5 个军团以及2000 骑兵穿过拉芒什海峡,企图再次攻占不列颠。 虽然他们这一次获得了些许胜利,但并没有牢牢地控制不列颠,是因为在当地部落中没有发现同盟者。 第七次远征是在公元前54 年到公元前53 年,目的是镇压内尔维人、阿杜阿蒂基人、埃布龙人、特雷维里人和其他部族的起义。
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八次远征是在公元前52 年,目的是镇压一次几乎所有高卢部落都参与了的起义,领导者是一个天才的军事首领,他是阿尔韦尼人部落长韦桑热托里克斯。此次罗马人在格尔戈维被起义军击败。 但起义军因为各部落间矛盾,力量被削弱。 起义军被多次打败后,罗马人把他们的主力围困在了阿莱夏要塞。 罗马人打退了起义军的援军,守军被迫投降。(www.xing528.com)
高卢起义军向罗马人投降
恺撒一方面采用军事手段征服了一部分邦,另一方面又采取用结盟的方式笼络、瓦解另一部分邦。 到公元前53年,高卢大部分地区已被罗马人占领。 恺撒在各要镇和交通重地派兵驻守并建立冬令营,要求各邦提供人质和纳贡并服从军事调度和罗马的统治。
高卢人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臣服于罗马,公元前52 年,几乎所有高卢人一起掀起了反对罗马统治者的起义。 阿浮尔尼邦的维钦及托列克斯领导此次起义,他在罗马军队中服役过,拥有军事指挥和联合盟邦的能力。 他联合起了各邦战士,组织成一支军队,共同对抗罗马。 恺撒企图凭借其军队的高度机动性和丰富作战经验一鼓作气歼灭起义军。 双方在及尔哥维亚激烈交战。 高卢联军的勇猛作战和充分利用地形,使罗马军队受到重创。 及尔哥维亚之战以后,罗马主要的高卢盟友爱杜依邦也脱离恺撒,投向起义军。 不久,除雷米人、林恭内斯人和德来维里人以外的全高卢各邦,集聚在毕布拉克德。 为了摆脱罗马的统治,决心争取自由和解放,再一次联盟,推举维钦及托列克斯任高卢联军统帅。 恺撒命其军队,建了大批工事、防堤以及壁垒,要达到步步为营的效果,并把驻守在阿来西亚的起义联军整个的围困住。 阿德来巴得邦人康缪斯率两支部队前去支援起义军,他们多次向罗马军队发起猛攻,有好几次,几乎形成拉锯战,可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办法攻破恺撒的包围圈,而告失败。 恺撒的骑兵最终歼灭了联合起义军的主力,维钦及托列克斯也因战败投降恺撒。 至此,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场声势巨大的起义,被恺撒的十几个军团所镇压。 到了公元前50 年,罗马基本平息了高卢境内的武装起义。
恺撒之所以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幅员辽阔和人口不比罗马少的高卢地区,其原因有很多。
罗马平息高卢起义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卢各邦之间存在矛盾,内战多年。 虽然当面临被罗马征服的危机时,能结成临时的同盟,但各邦之间的政治并没有统一,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前国家发展阶段,而且氏族血缘关系这根纽带的影响已经深化。 这样,矛盾不但影响了他们的政治联合,同样军事上集中指挥和协调行动的功能也被削弱了。
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罗马的恺撒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他不是仅仅依靠武力,而是将用军事征服和分化瓦解巧妙地结合起来,见机行事,充分利用了高卢内部的矛盾,采取收买、许愿或者安抚的方式来分化瓦解他们,又不失时机的实施军事打击。
第三个原因,恺撒在征战高卢的同时,培训了一支绝对忠心于他且纪律严明并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队。 这支军队擅长于打攻坚战和防御战,而且机动性很高。 再加上恺撒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家,足智多谋,稳重果断,同高卢人打交道时又很有经验,每一次的重大军事行动,基本上都有高卢人的配合,因此罗马在军事上同样具有优势。
高卢在刚刚被罗马征服的时候,各邦的待遇不一样,他们被分为联盟邦、自由邦以及雇佣邦三类。 联盟邦即罗马的同盟,在接受并服从罗马统治和罗马宪法的同时还享有内部自治权;自由邦即悔过邦,享有一定内部权利;雇佣邦,要向罗马缴纳贡赋。
恺撒通过此战而征服了整个高卢。 恺撒及其亲信获得巨额财富,而很大的一部分财富被用来进一步加强恺撒的势力和树立他的权威。 罗马共和国的解体因为远征高卢而被加速了,同时也为恺撒建立独裁政权扫清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