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在司库管理中的应用

科技在司库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备的司库投融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实时了解自身,更好地做出投融资决策。二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流动性管理的支持。钱荒事件后,影子银行、同业非标的飞速扩张逐渐减速,并且在2014年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在2014年,监管部门及时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指出同业业务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科技在司库管理中的应用

一是对管理信息化主动探索。司库业务涉及多个业务品种,需要建立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信息系统,全景式实时把握司库投融资业务情况。宏观层面,建立司库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并且通过财务会计数据建立计划预算的实时监控体系,包括各项业务品种的余额、日均、收付息率等情况。微观层面,针对不同业务品种特点建立自身组合的成本收益分析体系和市场风险监控体系,如债券投资持仓的组合收益率分析、久期分析、市场风险指标等监控体系,净利息和非利息进度分析,以及根据自身债券持仓特点建立的市场比较基准指数。主动负债层面主要是融资业务的久期、成本率、付息率分析,以及负债到期分布分析。完备的司库投融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实时了解自身,更好地做出投融资决策

二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流动性管理的支持。流动性管理的基础是对银行头寸管理的精确把握,而这一把握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工的沟通和协调,总行头寸安排需要分行预报,分行头寸管理依赖于客户经营部门的预测,层层预测难免失真。特别是当机构规模逐渐变大、沟通链条拉长和客户基数增长时,传统管理模式也面临更大挑战。但实际上在头寸管理方面,对于客户行为的分析和大数概率的应用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集团客户的资金归集、资金流向,行业客户的现金流应用特点,客户稳定沉淀存款的识别,都是对头寸预报能力的加强,甚至可以反馈给客户经营部门以便促进客户关系和精准营销。而对于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助,常规的规律性特征通过大数据验证可以对客户行为进行标签分类,但更进一步的客户行为特性可能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发现规律和算法

参考资料

2013年钱荒:流动性风险

在银行间市场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从业者都会不时地提及2013年的钱荒事件,这不仅仅是因为15%的隔夜利率警醒了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的敬畏,更重要的是,站在2020年回头看,2013年是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拐点。钱荒事件后,影子银行、同业非标的飞速扩张逐渐减速,并且在2014年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

一、事件回顾

回顾事件背景,我们要“瞻前顾后”地看到当时所处的经济周期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M2在2009—2010年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显著高于GDP名义增速,2011年后宏观经济逐步进入稳杠杆阶段,2012年GDP增长7.5%,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开始提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并且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货币政策趋于审慎。

然而,2013年的实体经济融资仍然供需两旺,特别是在表内贷款规模有限的情况下,表外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显著。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达6.16万亿元,高出2012年同期水平2.2万亿元,M2同比增速在2013年2—4月再次超过15%。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并未减速,并且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新增社会融资不足50%,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成为融资规模增速的主力,该类融资较多以表外非标嫁接银行同业投资而规避信贷规模调控,但同业业务期限错配杠杆实质上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资金面收紧,则极易引发负向反馈的杠杆融资难现象和流动性恐慌情绪。

实际上在2013年6月钱荒发生前夕,货币市场利率已经悄然走高,资金供求已经在银行间货币市场的量价关系上得到体现。5月20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R001已经悄然达到3%,7天回购利率R007在当日收盘4.38%,较上周五上涨68BP,并在5月最后一旬保持隔夜利率3%以上水平。在跨过5月后,令市场意外的是资金利率并未如往常月末因素过后而平复,反倒继续走高,隔夜利率在6月6—9日的3个交易日,几乎以每日200BP的斜率上涨,6月9日隔夜利率升高至9.8%。市场情绪在6月中旬持续处于偏紧张态势,在中旬税收缴款扰动下,资金利率在6月20日创出全年最高水平,R001和R007分别收盘于11.74%和11.62%。在6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到期的正回购和央行票据以到期净投放流动性为主,并在6月20日投放4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同时在大型商业银行增加融出的配合下,流动性恐慌情绪在6月下旬逐步平复。

二、如何看待钱荒事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启示(www.xing528.com)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6月向大中型银行发送《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其中提示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及需要关注的流动性风险点,我们以此为线索可以看出钱荒事件应吸取的教训。

一是统筹盈利性和流动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监管部门在函件中指出,商业银行应该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出现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实际上,2013年上半年信贷规模增速较快,如上半年的一般性贷款新增5.7万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加9000亿元,增幅超过20%,存贷比在2013年第三季度上升至66%。而在2013年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大型和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分别为20%和18%。因此在存贷比上升和信贷扩张过程中忽视超储率平稳要求,导致出水口扩大和入水口缩小,就必然在扩张的某个阶段面临流动性风险。

二是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相结合,期限错配和同业链条叠加提升流动性风险隐患。根据社会融资总额统计数据,2010年初的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融资占社融总量的5%~10%,2013年1—6月这两项融资规模每月均在3000亿~6000亿元,在2013年第二、第三季度融资占比甚至超过社会融资规模的25%。同业非标投资的大幅扩张规避了存贷比和资本约束,对盈利性的追逐超过了对流动性风险的关注。在2014年,监管部门及时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指出同业业务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规避金融监管宏观调控等问题。

三是缺乏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对货币供给方式的趋势转变缺乏宏观意识。监管函中指出,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当我们放宽时间周期观察后发现,2013年实际上是基础货币供给的转变之年,2013年之前由于人民币处于持续升值阶段,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中央银行在2013年末的外汇占款为26.4万亿元,接近历史高点27.2万亿元。同时,2013年施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对流动性水平的表述较为审慎,并提示继续加强对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中潜在风险的监测。因此,在2013年上半年的信贷扩张背景下,要关注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调节。

在商业银行微观经营层面,对流动性管理一定要动态地看,加强流动性预测的前瞻性,提高资产负债安排的灵活性,保证流动性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防患于未然。

本章小结

狭义地看,司库是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中心,围绕资金管理对内进行头寸管理,对外开展资金运用和主动负债融资,达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动态平衡。但要深入理解司库职能,还是要回归到资产负债管理的框架下。对于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或职能脱胎于计划财务部,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仍然是以资产运用和负债安排的科学计划为目标。但外延的管理方法则是基于全额资金计价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结合资本和定价的精细化管理升级,司库就是这个内部资金的实际管理职能单位。良好的司库管理,既能够保障全行的清算安全顺畅,也能最小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或最大化资金运用收益。

司库的交易职能,包括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主要为金融工具投资,由于司库的债券投资体量大、久期长且以高信用等级债券投资为主,所以是净息差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负债业务中,主要为以总行为主体开展的主动负债,由短至长包括银行间货币市场业务、同业存单发行、向央行借款和债券发行业务。利率互换作为利率衍生品,既是司库对全行利率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也是观察利率趋势的工具。此外,司库一方面直接操作与央行的借款业务并承担准备金考核管理职能,另一方面直接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因此央行货币政策从量和价两方面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利率定价有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