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央行资产负债表与银行司库业务的深入解析

央行资产负债表与银行司库业务的深入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储备货币代表了流通环节的基础货币总量,是金融体系清算资金的总池子,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和非金融机构存款三项科目。二是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中存款性公司存款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对应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存放央行款项科目。

央行资产负债表与银行司库业务的深入解析

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储备货币代表了流通环节的基础货币总量,是金融体系清算资金的总池子,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和非金融机构存款三项科目。

一是货币发行,代表了实体经济中流动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实体经济的现金需求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春节假期是提现的高峰期,如从2019年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看,2019年1月的货币发行科目高达9.57万亿元,较其他月份平均水平高约20%。

二是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中存款性公司存款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对应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存放央行款项科目。该科目是金融系统中最主要的基础货币供给方式,是商业银行存款派生的流动性基础,但其总量的多少并不代表流动性水平的高低。一方面,从历史趋势上看该科目近年整体趋势向下,截至2020年2月该科目余额为19.7万亿元,较2015年初下降约2万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步入下行周期将阻止水位持续下移;另一方面,由于清算体系和技术的完善,以及货币政策更注重在短期流动性上的“削峰填谷”操作,维持清算稳定所需的超储率也在持续降低。

三是非金融机构存款,该科目是支付机构交存央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截至2020年2月科目余额为1.48万亿元,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比率从2017年起逐步上调,至今已按100%交存。(www.xing528.com)

从基础货币供给方面看,可以从近年来的三个阶段性差异看出我国基础货币供给方式的变化。2014年以前,资产方的外汇科目是基础货币的主要供给方式,即由于多年的国际收支顺差,居民部门将外汇存款结汇后形成货币当局的外汇储备,从2014年2月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外汇科目为27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84.5%,规模与储备货币的27.3万亿元几乎持平。

2014—2017年,资产方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逐步成为主要增量因素,与2014年初相比,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从1.3万亿元增至2017年底的10.2万亿元。在这一科目下核算的业务主要为央行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针对一级交易商开展的公开市场业务和中期借贷便利业务,对存款类机构普遍开展的央行贷款再贴现、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以及针对政策性银行开展的抵押补充贷款。从分布构成上看,期限较长和稳定性较高的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占到了业务余额的75%。

2018年至今,央行则采用了以降准为主、以存款性公司债权为辅的基础货币供给方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降准的操作并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但提高了基础货币利用效率,对商业银行而言降准是比向央行借款成本更低的资金补充方式,在2018年4月和10月分别开展了两次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操作,在总量平衡的基础上为商业银行“减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