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利益方的角度来看,银行资本可以分为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这三类资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别体现了银行股东、监管部门和内部管理层的不同诉求。
账面资本又称可用资本、实有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永久性资本投入,是银行资本金的静态反映。股东投资银行的目的,是获得投资回报,也就是通过投入可以抵补风险的账面资本后,期待在一定风险下获得最高的资本回报。账面资本一方面具有吸收损失的功能,使银行经营风险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要求银行通过经营风险获得最优的价值回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监管资本是指银行已经持有的或者必须持有的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资本。监管部门旨在建立维持整个金融市场稳定所需要的资本监管框架,用于构建安全稳固的金融体系,监管资本反映了监管部门认可的银行用于抵御风险所应当持有的资本量。监管资本主要来源于账面资本,同时还包括监管认定的具有权益属性可以吸收损失的资产和负债,包括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超额拨备等。(www.xing528.com)
经济资本是指在给定的风险容忍程度和期限内,银行根据内部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本。银行管理层要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首先就要真实反映银行承担风险需要的资本量,即用经济资本计算银行实际可用于抵补风险所需的资本量。在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计算经济资本,用于内部分配,将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传达到各业务条线和分行。
从三者的关系来看,三类资本具有内在一致性,相互弥补,但在应用上存在差异。账面资本是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来源与基础。在实际经营中,银行因承担风险而遭受的损失最终要表现为账面资本的减少,一家持续经营的银行必须保有足够的账面资本以吸收潜在的损失,体现不能做“无本买卖”的公允准则和审慎监管的基本要求。监管资本是约束目标,当预计监管资本将低于监管要求时,银行应及时开展资本补充或收缩风险资产总额,调整相关业务产品结构,增加业务缓释水平,以减少资本占用,否则银行风险总量可能触及监管“红线”,即银行风险管理既不审慎,也不严谨。经济资本是落实资本约束目标和账面资本保值增值的内部传导工具,通过优化经济资本配置与考核,实现监管资本达标和账面资本的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