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量和评估流动性风险:详细指南

计量和评估流动性风险:详细指南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风险计量工具及系统计量流动性风险,对风险大小进行监测和综合评估,是流动性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计量的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缺口表、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分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业务要素,都是影响全行流动性管理的因素,也会对流动性覆盖率等流动性指标计量造成影响。

计量和评估流动性风险:详细指南

运用风险计量工具及系统计量流动性风险,对风险大小进行监测和综合评估,是流动性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计量的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缺口表、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基于计量结果,再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得出合适的管理策略。

(一)流动性缺口表计量

现金流缺口表是将银行表内外业务的未来现金流按照一定方法分别计入特定时间段,以现金流入减现金流出取得各时间段现金流净额,其中现金流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到期或还款,现金流出包括各类负债的到期或提取。现金流净额为负(负缺口),说明现金流出比流入多,需要筹集资金以应对资金的给付;现金流净额为正(正缺口),说明现金流入比流出多,即有盈余资金可以运用。

流动性缺口表的纵向维度是业务类别,可以根据分析需要进行组合或细分,比如,我们通常会区分表内外和不同业务类型,来分别观察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表的横向维度是时间区间,可以根据分析需要进行或粗或细的设置,从内部管理角度一般要求区分出次日、7天、30天、90天等关键时点。次日期间缺口=次日资产到期+次日表外流入-次日负债到期-次日表外流出,2日至7日期间缺口=2日至7日资产到期+2日至7日表外流入-2日至7日负债到期-2日至7日表外流出,7日累计缺口=次日期间缺口+2日至7日期间缺口,30日累计缺口=7日累计缺口+8日至30日期间缺口,以此类推。从对外披露角度,流动性缺口的时间区间划分则要简化很多,关注重点也略有不同,通常需要披露当日、1个月内(含)、1至3个月(含)、3个月至1年(含)、1至5年(含)、5年以上,此外还要列示无期限和已逾期等情况的规模(见表4-2)。

表4-2 流动性缺口表实例 单位:亿元

续表

注:数据为四舍五入,因此个别合计数有误差。

现金流缺口计量的关键点在于到期日的确定。对于有确定到期日的业务,原则上按照合同到期日计量。对于没有确定到期日的业务,以及实际到期日与合同到期日有差异的业务,则需要通过建模等方式对现金流分布进行调整。此类调整需遵循审慎原则。在现金流计量上所采用的各类假设和参数,需在经过充分论证和适当程序审核批准后执行,并进行事后检验,确保其合理性(见表4-3)。

表4-3 常用现金流调整参数

流动性缺口的高阶分析则是动态流动性缺口。上述介绍的流动性缺口计量是基于当前业务数据,观测其在未来的现金流,未考虑未来不同时间段新发生的业务,是“静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增加未来各时间段业务量发生规模以及新业务叙作期限等假设,则是“动态”分析。动态现金流缺口能够反映未来各种新业务发生场景下的流动性风险,也能够以此为基础开展多项流动性风险综合指标的动态计量,是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流动性风险指标计量

商业银行通过计量各种流动性指标来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设计通常从不同维度出发各有侧重,比如基于期限错配情况、资产负债集中度、优质资产储备等,都有相应的流动性风险指标。通常还区分本外币进行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通常会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的监管指标和监测指标为基础,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重点,进行进一步丰富(见表4-4)。下面重点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的五大监管指标进行介绍。

表4-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的监管指标及监测指标

续表

1.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考察商业银行是否具有充足的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保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

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优质流动性资产必须满足变现无障碍要求(未用于抵质押,未用于覆盖空头,未用于支付经营成本等)、操作性要求(法律、监管、银行政策等层面均支持变现操作)等。优质流动性资产分为一级资产、二级资产,再细分为各个项目,根据资产不同的变现能力赋予不同的折算系数,比如,现金、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国债、央票等属于折算系数较高的资产,风险缓释能力较强。高评级信用债也可以在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变现,但折扣系数低于国债及央票。

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是压力情景下负债项目预计流失金额与资产项目预计流入金额的差额。流动性覆盖率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资产负债表的所有项目以及表外衍生品、或有项目等都需纳入计算中,并根据不同的业务属性赋予不同的资金流出/流入折算系数。负债端的折算系数体现负债的稳定程度,折算系数越低则负债稳定程度越高、压力下流失金额越小。比如,小额存款、业务关联度高的存款以及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的存款更为稳定,折算系数较低。类似地,资产的折算系数体现资产端的回款速度,折算系数越高则表示资产实际回款金额与本金差异越小。比如,金融机构拆放/存放收回概率比各类贷款大,相应折算系数较高。

参考资料

分行经营活动如何影响全行流动性管理?

分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业务要素,都是影响全行流动性管理的因素,也会对流动性覆盖率等流动性指标计量造成影响。

自营存款:分行自营存款增加,尤其是其中零售和小企业存款增加,对全行流动性是有利的。另外,如果自营存款的业务黏性更高,比如零售客户持有产品多,或者公司客户是清算性质、托管性质或现金管理性质的存款等,与银行的业务关系密切,那么一般存款稳定性较强,有利于全行资金安排,对流动性覆盖率指标也具有正向影响。

同业存款:一般具有清算等业务关系紧密的存款,资金流动更为稳定;同时,优先叙作具备“不可提前支取”条款的同业定期存款,适当拉长存款期限并且均衡分布存款到期日,更有助于全行流动性安排。

自营贷款:通过均衡摆布贷款业务到期日,有利于全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净稳定资金比例

净稳定资金比例考察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管理能力,计量分析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结构能否满足业务持续发展需要。

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稳定资金

与流动性覆盖率类似,净稳定资金比例也是一个比率型指标,定义为可用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稳定资金的比例。其中可用稳定资金主要包括权益资本项、负债项,业务所需稳定资金主要包括各类贷款项、投资项等。可用稳定资金和业务所需稳定资金的计算均为特定的资产负债或权益项目与相应折算率相乘后的汇总求和,即可用稳定资金=Σ相关权益或负债项目×可用稳定资金折算率,业务所需稳定资金=Σ相关资产项目×业务所需稳定资金折算率。

在可用稳定资金中,各类负债的权重系数都与负债的融资流动性有关,负债越稳定,包括期限长、交易对手规模小等特征,其可用稳定资金权重系数越高。在业务所需稳定资金中,各类资产的权重系数都与资产的市场流动性相关,资产流动性越高,包括期限短、市场交易频繁、变现损失小等特征,其业务所需稳定资金权重系数越低。各项目折算系数的设定均区分6个月以内、6个月至1年、1年以上三个时间区间。

在净稳定资金比例计算中,仍然涉及对负债性质(是否稳定、是否有业务关系、是否有担保融资等)、资产性质(是否有变现障碍、是否属于优质流动性资产等)等特征的判断。在判断规则上基本与流动性覆盖率一致。

参考资料(www.xing528.com)

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例有何异同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类似,都引入了优质流动性储备的概念与相关的权重系数,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例对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特征分类和认定法则基本一致,并且均是通过对应的系数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效应以达到量化计量的效果的。

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所关注的时间范围。流动性覆盖率仅关注一个月以内,而净稳定资金比例则是度量银行较长期限内稳定资金来源对资产业务的支持能力。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例在时间维度上的相互补充,为银行针对不同时间范围的流动性风险管控提供了丰富的计量监测工具。

3.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是指一个月到期的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它能够从一般企业财务角度衡量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水平,是一个静态指标。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轧差后的资产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剔除不良资产)。其中,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与在国内外二级市场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的区别在于变现方式不同。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是指在一个月内到期并能获得债券发行者现金兑付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是指只有在二级市场上出售才能变现的债券投资,二者不可重复计算。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轧差后的负债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种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央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4.流动性匹配率

流动性匹配率衡量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配置结构,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长期稳定负债、高流动性或短期资产,避免过度依赖短期资金支持长期业务发展。

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

加权资金来源包括来自央行的资金(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各项存款、同业存款、同业拆入、卖出回购(不含与央行的交易)、发行债券及发行同业存单等项目。

加权资金运用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买入返售(不含与央行的交易)、投资同业存单、其他投资等项目。

5.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在压力情况下商业银行可通过出售或抵质押的方式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30天内的流动性需求。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优质流动性资产/短期现金净流出

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优质流动性资产为无变现障碍资产,由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构成。一级资产包括现金、压力情景下可以提取的准备金、国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二级资产包括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债、中国铁路总公司发行的债券及地方政府债。纳入二级资产的债券的信用评级应在AA级以上。

短期现金净流出包括一般性存款、同业业务、发行债券、来自央行的资金和其他项目流出等。

(三)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情景模拟的一种,反映银行尾部风险,即通过构造极端的存款流失、资产违约等情景,模拟极端情景下现金的流入流出,并监测银行最短生存期状况。压力测试最常用的指标是最短生存期,此外还有流动性覆盖率等。压力测试情景中银行无法通过资本金来缓释风险,而要为了生存不顾损失尽可能地释放流动性储备和融资。压力测试的目标,一是考量银行在出现流动性危机时的生存能力,原则上短期要先保障渡过7天的难关,进一步努力保障1个月的生存期;二是发现银行流动性薄弱点。

开展压力测试,首先是设计压力情景与参数,其次是将参数的变化作用于现金流上,进而观察压力下的现金流缺口情况,判断最短生存期是否达标。

压力情景的设置思路可以“自上而下”,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银行业趋势等外部因素变动对银行的影响出发;也可以“自下而上”,从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组合风险分析出发。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结合上述两种思路,设计多维度的压力情景。日常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时,压力情景一般至少包括如下三种。第一种,单个银行流动性危机,是指由于银行自身经营问题导致的流动性危机,这种情况会影响存款人和交易对手对银行的信心,但市场流动性保持正常,银行依然可能通过资产出售或抵押融资的方式获得流动性。第二种,市场流动性危机,是指由于外部市场出现危机,而非银行自身经营出现问题的情景。此情景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出现问题,体现为社会经济环境出现大的波动,导致社会的货币杠杆水平下降;二是某些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在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个别金融市场会出现流动性困难;三是市场的某个部分出现流动性紧张,在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个地区,或者部分市场成员出现流动性危机。第三种,混合流动性危机,是上述两种流动性危机合并起来的情景。

在假设压力情景下,进一步分析风险因素,从而设置相应的参数。流动性风险作为“第二层次”风险,其驱动因素很多,比如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银行内部风险造成的流动性缺失,银行信用评级大幅下降、股价大幅下跌、声誉恶化等造成的客户集中取款和对外融资困难等。进一步总结各种驱动因素可以发现,直接影响流动性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存款大量流失;批发性融资的可获得性下降;信用违约情况大量出现,主要包括贷款违约、同业交易对手违约等;风险缓释能力下降,比如债券市值下跌等(见表4-5)。

表4-5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常用参数

(四)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估

在能够实现上述流动性风险计量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通常会搭建一套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选取全部或者部分计量结果,按照一定加权评分规则得出分值,来综合评估全行流动性风险水平,从而掌握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搭建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首先要确定观测维度,比如,可以从短期备付、中长期结构两个维度来观测,其中短期备付维度着重监测日常与资金备付以及流动性缓冲能力相关的风险,中长期结构维度着重监测与银行资产负债及其期限结构相关的风险。然后,基于所选维度来确定纳入评估体系的指标。同样以短期备付和中长期结构这两个维度为例,常用的评估指标有以下两类。短期备付类:市场资金价格、超额备付金率、隔夜/7天/30天融资缺口、流动性资产余额等;中长期结构类: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等综合指标、3个月流动性缺口率、同业存款占比、压力测试结果等。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还可以区分本外币,可根据各币种不同的流动性风险特点和管理目标分别设立。

参考资料

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整、有效。在现代化银行管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是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流动性风险计量评估的前提保障。

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对现有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中的分散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整合,抓取流动性风险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建立多维动态的信息体系,实现如下主要功能:分主要币种按设定的期限计算银行的现金流量及期限错配情况,按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的要求计算有关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指标,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监测和控制,根据假设情景及限制条件实施压力测试,对流动性进行前瞻性和趋势性的动态预测和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