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分析、预测和优化。净息差分析是指,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找出当前净息差变动的最重要原因,为后续策略建议提供数据支持。净息差预测是指,根据对未来资产负债量价等方面的判断,预测后续净息差的走势。净息差优化是指,及时采取资产负债管理措施,推动净息差向预期目标靠近。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净息差的管理是一个闭环、不断迭代的过程,在净息差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统一性。分析、预测和优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分析和预测分别面向过去和未来,找出净息差实际和预期产生差异的原因,而优化则需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两者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达成净息差的管理目标。二是及时性。银行净息差管理必须保证足够的时效性,以应对外部环境、监管、竞争等不断变化的经营形势。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要逐月开展净息差的分析、预测,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三是全面性。银行必须要全面、完整地审视影响净息差的量价因素,避免疏漏重大资产负债项目导致分析判断失误。
(一)净息差的分析
净息差是资产负债结构和价格综合运行的结果,任何一个资产负债规模或者价格的变动都会对净息差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对管理者而言,重要的是摒弃各项干扰因素,探索、定位对净息差变动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对后续资产负债配置优化提供策略建议。
如何度量单项业务变动对净息差影响的大小呢?最常用的方法是因素分解法。通过因素分解,将净息差变动的原因抽丝剥茧分解到单项业务结构占比和定价水平的变化,定量测算出每项变动对净息差的影响。量价因素分解的思路是,先保持某一因素不变,测算另一因素的变化对整体利率的影响。例如,先假定规模占比保持不变,测算价格变动对整体利率的影响;再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测算占比变化对整体利率的影响。以表3-3为例,假定自营存款分为结构性存款和其他存款两类,当月自营存款成本率为2.22%,比上月提高4.4BP,其中,结构性存款量价变动的影响有多大?首先,假定结构性存款规模占比不变,仅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当月结构性存款成本率为4.69%,比上月提高19.0BP,上月结构性存款占比约为7.2%(2120/29627≈7.2%),当月结构性存款价格提高对自营存款成本率的影响为1.4BP(7.2%×19.0BP≈1.4BP)。其次,假定结构性存款价格不变,本月规模占比约为8.3%(2510/30256≈8.3%),比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则规模占比提升对自营存款成本率的影响约为2.7BP[1.1%×(4.69%-2.22%)≈2.7BP]。由此可见,当月自营存款成本上升4.4BP,是因为当月结构性存款量价拉高了整体自营存款成本率,特别是因为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较快,在自营存款中占比提升。据此,我们可以针对结构性存款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如控制结构性存款增速、降低结构性存款成本等,以保持自营存款整体成本的稳定。
表3-3 自营存款量价因素分解示例
将上述量价分析方法推而广之,应用到整体资产负债表上,就可以对净息差进行分解分析。如表3-4所示,净息差为2.69%,较上月下降13BP,其中生息资产收益率比上月下降60BP,同业负债成本率比上月下降51BP,可见当月是处于降息周期中的,并且资产端收益率下降明显,而负债成本相对刚性从而导致净息差水平下降。因素分解来看,价格因素整体对净息差是负面贡献的,资产端收益率下降拉低净息差合计73BP,而负债成本率下降仅拉高净息差合计51BP,主要是因为贷款收益率降幅远超存款成本率降幅,所以存贷利差不断收窄,整体来看利率因素拉低净息差合计22BP。结构因素整体对净息差是正面贡献的,从表3-4中可以看出,通过降低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和同业融资占比,提高贷款占比,结构调整拉高净息差合计9BP。我们还可以继续通过因素分解细致分析存款成本保持刚性的原因。是结构性存款增长过快,还是成本降幅小于市场利率降幅,或是核心存款增长放缓?贷款收益下降较快的原因是什么?是定价水平下降过快,还是客群结构调整,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大企业贷款占比提升,或是高收益的信用卡占比下降?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前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保持净息差水平的相对稳定。
表3-4 净息差量价因素分解示例
(二)净息差的预测(www.xing528.com)
净息差预测主要是对净利息收入进行预测。净利息收入预测根据准确度要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简单模型进行测算。不过,随着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日渐复杂,Excel难以满足对数据处理效率和复杂性等方面的要求,商业银行一般通过建立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来实现净利息收入滚动预测和市场风险计量等方面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能够对业务进行逐笔计量和测算,并考虑业务期限、业务重定价、客户贷款提前还款、存款提前支取等行为,在系统计量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方面大幅提升。
从流程来看,净利息收入预测需要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协同完成(见图3-3)。业务规划团队综合考虑资本回报要求、风险资产增速、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外部监管要求、同业竞争形势及自身经营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合理匡算和编制未来业务规模、产品结构和期限结构。定价管理团队根据风险定价能力、净息差管理要求、同业竞争等情况,编制定价水平的管理目标。宏观分析团队根据对未来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前瞻性预判市场利率、LPR、存款基准利率等关键利率曲线的变动。最后,由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运行人员根据上述各个团队的预测情况,将未来业务、定价、利率等假设条件输入系统,由系统测算相应的净利息收入和净息差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净利息收入预测涉及较多跨团队的工作,需要各个管理团队统筹配合,在统一的资产负债策略下按照职责分工提出相应的参数假设,保障业务量价关系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净利息收入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图3-3 净利息收入预测框架
(三)净息差的优化
净息差连接了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和净利息收入,全面反映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需要商业银行主动管理和优化。净息差优化,就是要在满足资本约束(如风险资产增速)、风险管理要求(如流动性覆盖率、权益经济价值波动率等)、市场竞争需要(如存款增长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做好量价平衡,实现净利息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规划求解等工具,在明确外部约束和内部目标的基础上,探索资产负债最优结构,实现净息差的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净息差的优化是动态的、变化的,需要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评估约束条件、增长能力等是否发生变化,并采取对应措施。例如,在宽信用的市场环境中,同业普遍加大资产投放和风险资产增速,为了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原来的风险资产增速目标是否存在上调空间,以支持更多的资产增长?又如,在紧货币的市场环境中,资金普遍紧张,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为了保持流动性平稳运行,是否应该提高流动性指标的管理要求(如将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约束从100%提高到120%),以减少长期限资产增长,加大优质流动性资产配置?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外部环境出现变化,原来的约束指标也相应变化,从而改变了最优资产负债组合,作为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应该相应地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净息差的优化,关键是要做好量价平衡。从“量”的方面来看,需要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要在控制好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资产的合理占比,发挥好高收益信贷资产的压舱石作用。此外,要提高投融资能力,合理配置同业资产、债券投资等业务的占比和期限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负债端,要坚持低成本核心存款的主体地位,全力支持核心存款的拓展,同时提高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平衡好成本管控、客户关系维护和流动性管理的关系,结合市场利率变化合理吸收结构性存款、同业存单、发行债券等资金来源,确保负债成本可控。
从“价”的方面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利率管制被打破,需要商业银行提高定价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建立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定价管理机制。一方面,从产品定价转为客户定价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客户定价行为模型,建立以客户综合价值回报为核心的定价授权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对外部客户报价的引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