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态平衡:资产、负债和非利息的分析与管理

动态平衡:资产、负债和非利息的分析与管理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以及中间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是构成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收入的三部分。第一种是利息收入向非利息收入的转换。掉期点体现在汇兑损益中,因此美元负债加掉期配置人民币资产的业务会产生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成本,在司库的跨币种流动性调剂和境外机构的同业代付、人民币贸易融资中都被普遍使用。

动态平衡:资产、负债和非利息的分析与管理

资产和负债业务发展应该总体均衡,资产规模扩张要有自营存款,特别是核心存款的稳定增长作为坚强后盾。在2015年存贷比指标由75%的法定监管指标调整为监控指标后,商业银行以存定贷的硬性约束得到解放,同时同业负债和债券发行等主动负债工具不断拓展,存贷比指标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如图2-4所示,以2015年为分界线,之前5年商业银行存贷比在64%~66%震荡,后5年存贷比逐年提升,2019年末已突破75%。

图2-4 商业银行存贷比变化

数据来源:Wind。

合理的信贷规模扩张需以保证一定的净息差和风险资本回报率为前提。自营存款中的核心存款相对于主动负债存款成本更低、更稳定,若信贷规模扩张依托于主动负债存款支撑,那么在利率上行周期将面临较大的重定价风险。因此,负债的结构应保持合理,以发展核心存款为主要方向,主动负债是阶段性调剂余缺的工具。长期来看,核心存款在流动性和成本的稳定性上都是负债的压舱石,若过于依赖主动负债,则既面临市场利率波动的重定价风险,也提高了流动性风险。因此,要注重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资产投放见效快、周期性强,自营存款的投入产出见效慢,需要在考核机制上传导资产负债均衡发展的理念,避免重资产、轻负债的短视行为。

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以及中间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是构成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收入的三部分。一方面,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平衡,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收入结构,并提高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另一方面,非利息收入在整体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越高,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水平就越高且波动性越小。从会计的角度看,这三者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很多业务存在净利息与非利息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可能。

第一种是利息收入向非利息收入的转换。资产证券化业务是盘活信贷资产、优化资本结构的管理工具,理论上讲商业银行转出信贷资产得到管理费收入,增加了非利息收入。当然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如果再投资的收益率显著低于转出资产收益率,那么实际上可能影响到净利息收入的增长,因为对应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在转出前后并未变化。(www.xing528.com)

第二种是收入体现在非利息,成本体现在净利息。如果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账户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非标投资等),那么其收益就体现在其他净收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中,但其资金成本支出实际体现在利息支出上。特别是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对于债权投资(摊余成本计量)和其他债权投资(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更为严格,因此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中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占比大幅提升,大型商业银行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从2013年之前的不足1%已普遍提升至2%~3%的水平。

第三种是收入体现在净利息,成本体现在非利息。如在外汇掉期业务中,由于在大多数时间段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因此将美元掉期为人民币需要付出相应的掉期成本。掉期点体现在汇兑损益中,因此美元负债加掉期配置人民币资产的业务会产生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成本,在司库的跨币种流动性调剂和境外机构的同业代付、人民币贸易融资中都被普遍使用。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的举例见图2-5。

整体来看,资产、负债和非利息业务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相对于纯粹的规模扩展,更难的是对资产的风险把控能力和综合定价能力、核心负债的组织能力以及中间业务的服务能力进行拓展。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市场贷款需求旺盛,银行在利率定价中有优势,往往容易陷入一条腿走路的单纯资产扩张路径,资产收益掩盖了负债成本的上升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不足,更无动力主动提升结算服务、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应趋易避难,应该加强自身综合服务能力。

图2-5 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举例

注:汇率和掉期点水平均为假设,不代表2020年实际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