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资源格局分化加剧研究分析

区域资源格局分化加剧研究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经济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条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资源分配和任务分解多是以地域分行为主要维度进行调配的。从静态意义上,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各省区市,甚至社区的金融资源分布格局,匹配相应信贷规模和基本额度,这也是目前商业银行按照区域分行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二是省域经济中强省阵营出现头部分化,部分中西部省份呈加速追赶态势。从人均GDP来看,省域分化更加明显。

区域资源格局分化加剧研究分析

区域经济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条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资源分配和任务分解多是以地域分行为主要维度进行调配的。

从静态意义上,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各省区市,甚至社区的金融资源分布格局,匹配相应信贷规模和基本额度,这也是目前商业银行按照区域分行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从动态意义上,由于经济地理的区域格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资产负债管理要及时把握区域经济最新的发展态势,这对商业银行动态资源配置非常重要。对区域、城市进行个性化研究,甚至往上一个层次,对整个中国经济版图展开动态研究,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者的一门必修课。

(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最新态势

根据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的GDP总量、增速及结构情况,可以总结出中国最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呈现的几个特征。

一是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拉大。按照各省级行政区披露的年度GDP口径,中西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08年的46.33%上升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48.53%,同期东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则由53.67%下降至51.47%,表明由于产业结构转移等,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从南北差异的角度看,北方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08年的43.16%降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35.23%,同期南方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则从56.84%提升至64.77%,南北差距有拉大的态势(见图1-7)。在扩大的南北差距中,东北经济更是一个典型的缩影,其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08年的8.52%降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4.88%。可见,中国区域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已由过去的东西差异转变为南北分化,并且南北分化在2012年以来呈加速迹象。2018年经济普查中北方省份普遍挤水分更加印证了这一趋势,而且短期内似乎难以扭转这一分化局面。

二是省域经济中强省阵营出现头部分化,部分中西部省份呈加速追赶态势。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领先于其他地区,广东、江苏两省的GDP占全国比重均超过10%,并且优势进一步巩固,山东GDP占比却由2008年的9.28%下滑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7.25%。从人均GDP来看,省域分化更加明显。在领先的东部地区中,天津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快速下降,山东2019年人均GDP已经低于全国水平。中西部的湖北、湖南、陕西的实力稳步提升,江西、安徽、四川、河南正在快速追赶平均水平,体量较小的贵州、云南升势迅猛。

图1-7 南北方GDP占比差距不断扩大

注:南北方区域划分采用了常用的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野。2020年为该年前三季度累计实际GDP。
数据来源:Wind。

(二)区域金融资源的分布格局及其最新变化

从广义角度看,区域金融资源包括存款资源、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其中,存款资源是区域金融资源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金融资源。对各省区市2017—2020年第三季度末人均存款余额及其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首先,从人均存款余额水平看,北京、上海处于第一梯队(人均存款分别为88.3万元、61.8万元),浙江人均存款26.0万元领跑第二梯队(含浙江、广东、江苏、天津),其余可划归入第三梯队(人均存款6万~14万元);其次,从2017—2020年第三季度的复合增速情况看,浙江人均存款余额复合增速领跑全国,江西、北京、上海、河北、黑龙江、广东、安徽等地的人均存款余额复合增速保持在7%以上,而海南、西藏、贵州、青海、内蒙古、新疆、天津等地的增速处于低位,有的地区甚至呈现负增长(见图1-8)。根据人均存款余额水平及其增长情况,可以概括出几个特点:一是存款资源强者恒强特征突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在人均金融资源的存量水平和增长速度两个维度上均处于较为理想的区间;二是对财政转移支付依赖较重的边远地区的存款增长出现乏力状态,体现了这些地区金融资源的内生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三是江西、河北、安徽、河南等中部省份,虽然存款资源起点低,但其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了这些地区的人口红利等比较优势增强。

图1-8 2017—2020年第三季度存款资源的区域分布及增长情况(www.xing528.com)

注:人口基数取2019年常住人口口径,存款口径为各省区市全口径本外币存款余额。
数据来源:Wind。

参考资料

差距拉大的南北经济

2018年经济普查:南方普遍增水,北方普遍挤水。从2010年开始,中西部地区经济加速上行,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分量不断提升,从这个角度看,“东西差距”已呈收缩态势。反观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无论经济增速还是经济比重,均面临下行趋势。2018年经济普查后发现,这一局面更是有加剧趋势,南方地区普遍增水,北方地区普遍挤水,南北差距再次扩大。可以说,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正在从“东西差距”变成“南北差距”,这将影响未来10年全国的省域经济格局。

经济增速:南方普遍高于北方。实际增速最高的6个省区市:贵州(8.3%)、西藏(8.1%)、云南(8.1%)、江西(8.0%)、湖南(7.6%)、福建(7.6%)。实际增速最低的6个省区市:吉林(3.0%)、黑龙江(4.2%)、天津(4.8%)、内蒙古(5.2%)、辽宁(5.5%)、山东(5.5%)。总体来看,在实际增速最高的10个省区市里,只有河南位于北方,其他9个都位于南方。在实际增速最低的10个省区市里,只有广西、上海、海南位于南方,其他7个都位于北方。

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比重下降。2012年,北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8%,达到最高点。从2013年开始,这一比重逐渐下滑,到2018年仅有38.5%,下降7.3个百分点。在万亿GDP城市方面,北方仅有四城入围。

人口增量:孔雀仍在东南飞。在2018年人口净流入排行前十的省区市中,前三的广东、浙江、安徽都是南方省份,前十中只有陕西位于北方。而在人口净流出的后五个省区市中,只有江西位于南方,其他都位于北方。

南北差距,路在何方?北方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是,除了北京,多数北方省区市的支柱产业都过于传统。在北方,重工业、传统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比重显著高于南方,而互联网生物医药、电子科技等高新产业则发展滞后,无法应对后人口红利时代的竞争格局。

不过,形势有了新变化。近年来,东北不断有新的战略性举措。这些战略强调南北方协调发展,每个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重大国家战略。虽说经济重心还会加速南移,但这未免不是北方部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